社区开设的晚间课堂座无虚席
夜校,一个听起来颇具年代感的词,如今却风靡现代化都市,悄然成为当下年轻人时髦的新宠。夜幕落下,华灯初上,城市一隅,人们的学习热情被激活,难得的休闲时光也被点亮。
白天上班,晚上学艺——近段时间,上海、浙江、广东等地的年轻人正以一种新方式打开自己的“夜生活”。他们白天努力工作,晚上不去酒吧,不去KTV,化身好学生,在夜校提升自己。现在,这股“夜校风”吹到了义乌。从兴趣爱好到职业技能,从运动健康到生活美学,义乌的年轻人通过各类课程探索爱好,扩大社交圈。
公益课一上线就被“秒杀”
12月7日晚,市工人文化宫教室灯火通明,“公益普惠·职工学堂”的培训班正在授课。在瑜伽教室,老师首先向大家讲解有关肩颈、脊背方面的基础知识。伴随着悠扬的瑜伽音乐,老师一边解说步骤,一边手把手地指导学员们的动作。学员们调整呼吸,时而盘腿而坐、时而单脚站立、时而扭转身体、时而肢体伸展……在练习中体验瑜伽带来的平静和愉悦。记者在现场看到,学员年龄在20岁到40岁之间,其中,年轻女性占了大部分。
学员郑美红是福田幼儿园的一名教师,每个星期四,她都会来上瑜伽课。郑美红告诉记者,瑜伽可以缓解压力、提高身体柔韧性、增强体质,她想上此类课程很久了,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今年9月,在总工会的微信公众号看到开设瑜伽课后,她立刻定好闹铃,抢到了名额。在这里,各个年龄段的学员都有,学员们还建了一个微信群,时常在群里交流学习心得,大家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晚上上课正好方便了我们这些上班族,平时下班都不知道去干吗,来这里正好借机会提升自己,而且都是免费的,这样的课程很轻松。”在证券公司上班的学员喻先也是这门课的忠实粉丝,她对记者说:“练瑜伽之后,我的身体得到舒展放松,精神状态也变得更好了,还结交了许多新朋友,我们经常在群里聊天、分享生活,真是很美好的体验。”
对大部分职工来说,只有下班后才有时间参与文化艺术活动。据义乌市工人文化宫主任、职工学校校长龚小丽介绍,为让职工实实在在受益,市总工会广泛调研,采用“文化夜校”模式,精准确定培训项目,形成课程清单,包括职工技能类、业务类、企业管理、团队建设与管理、美好生活、文体活动类等系列公益培训班。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每期课程一经推出,名额很快报满。在今年秋季班,市总工会分批次上线课程,20期课程、近600个名额,在短时间内就被一抢而空。
年轻人选择夜校原因各不同
那么,除了市工人文化宫,义乌其他地方是否也有“夜校”模式呢?记者了解到,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市文化馆的“蒲公英”群文公益课堂也颇受市民欢迎。今年秋季班,同步开设了绘画、书法、舞蹈、器乐、声乐、美妆、中医养生、香道等8大类20个课程,有效拓宽广大文艺爱好者的学习渠道。
不仅如此,我市各个镇街的村社也在晚间开设了备受年轻人青睐的时尚课,常常座无虚席。12月8日是周五,记者来到稠江街道永祥社区感受了一把年轻人上课的热情。当晚,在化妆室内,化妆老师正一步步详细地为学员讲解化妆步骤。“一直很想学化妆技术,所以看到社区开设这个课程我马上就报名啦。”学员王晓婷告诉记者,从上个月该课程开课起,自己每周都坚持来上课,如今已能初步掌握化妆技巧。
夜校何以能打败“灯红酒绿”?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年轻人,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大家对夜校的喜欢,小小的课堂像是一处“忙碌之余的心灵栖息地”,成为他们舒缓压力、陶冶情操的一片净土。“在这里,我找回了生活的松弛感,不用应酬,还培养了兴趣爱好,结识了一帮新朋友。”和小王一样,很多年轻人认为,从物质上来说,夜校模式价格亲民,很多还是公益的;从情感的角度来说,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打工人”的“精神疗愈”。而大家选择上“夜校”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的为了挖掘兴趣爱好,有的为了拓展交际圈,也有的为了提升自我、掌握新技能。
夜校的火热,折射出年轻人旺盛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让公共文化迸发出更多可能。从“走红”到“长红”,夜校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对此,不少年轻人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表示,希望义乌官方渠道能够通过“夜校”模式发掘年轻人的需求,推出更多适合他们的课程,让更多人享受到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