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月13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晓)1月13日,记者从义乌市市场发展委获悉,经过企业线上申报、部门审核评分,2022年全市物流企业综合效益评价结果发布,全市非供地企业A类17家、B类307家、C类285家、D类196家;供地企业A类3家、B类8家、C类2家、D类2家;卸货点认定为119家。
据介绍,本次效益评价对象为非供地企业和供地物流企业。评价标准根据《开展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深化资源要素差别化配置的实施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分A、B、C、D四档确定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结果。根据效益评价,A类为优先发展类,指资源利用效率高、质量效益好、贡献大的物流企业;B类为鼓励提升类,指资源利用效率、经营效益相对较好,但发展水平有待提升的物流企业;C类为监管调控类,指经营效益与贡献相对较差的物流企业;D类为落后整治类,指发展水平落后、综合效益差的企业。
这两天,义乌市商通物流有限公司负责人陈小青很开心,公司连续多年被评为义乌物流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第一档——A类。“根据《意见》评价标准,我们作为非供地企业被评为A类,将在多方面享受政策支持。”陈小青告诉记者,农历春节前,物流行业迎来运输旺季,“商通物流”主营内蒙古、东北三省的国内物流干线,1日至10日发车35车,迎来开门红。
“我们今年计划增加省内短途线路,开通义乌至杭州、温州两条干线,预计每月可增加300万元的营收。”陈小青说,这次开展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前,义乌市市场发展委充分进行了调研,认真倾听了物流企业的心声,“我们一定会用好评价政策红利,把企业做大做强,为义乌物流发展提供充足动力。”
记者了解到,为了快速推进国内物流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工作,市场发展委多次召集全市各大物流园区、行业商协会,对效益评价工作进行动员,并通过报纸、公众号等媒体平台,以及电话短信、宣传展板及宣传单,普及效益综合评价工作的相关政策,使全市物流企业对该工作有了充分了解。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效益综合评价全部实现了网上申报,这大大方便了全市物流企业。”义乌市场发展委物流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效益综合评价就是让更多“优等生”在要素资源配置上享受“VIP”待遇,倒逼资源产出效益低的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或整合发展,加快推动义乌物流业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