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因为什么选择一个城市?是美景?美食?还是心中的梦想?
先来看一组数据——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底,义乌新增青年大学生4.65万人,新增青年博士71人,新增高技能人才8587人,三项核心指标创历史新高,均列金华全市第一。全市大专以上学历人才40.8万,技能人才总量30万,高技能人才总量8.5万。
对来义打拼的广大人才而言,这座商贸名城是成就梦想的舞台,也是陪伴大家成长的家。从筑巢引凤到架桥引路,从能级提升到服务提质,义乌用实际行动吸引有梦想的各类人才来此就业和创业。
有人说,“城市和人才的最好关系,就是共同成长,互相成就”。义乌,亦如此。
为人才“架桥引路”,与城市“双向奔赴”
对一座城市来说,为青年人才创造更多高质量的就业机会,就是给自己机会。
在义乌市首届就创业“双十”明星大赛决赛上,“新义乌人”金家臣负责的《伊条珑共富市集》拿下了创业明星赛道的冠军。金家臣自2005年来义乌后,一直从事短视频制作。经过多年不懈努力,他领衔打造的“绣湖市集”已孵化多个创业团队,带动一批残疾人、退伍军人、大学生就业。
以赛造势、以赛聚才、以赛兴业,从2015年开始,义乌市每年都会举办“创业季”系列赛事,以赛为媒吸引大批优质人才集聚,使义乌真正成为年轻梦想者的舞台、创业者的天堂。去年的浙江省“国际创客”创业创新大赛共有11个项目落地义乌,带动就业1000余人,实现营收达5000万元以上。随着更多高水平创业团队和优秀创业项目落地义乌,义乌也成为各类人才创业创新的热土。
人才要放到最合适的岗位上才能发挥作用。对许多高校毕业生来说,一走出校门不一定就能找到合适的岗位;企业也一样,虚位以待并不一定能等来合适的人才。从人找岗、岗找人,到实现人岗精准匹配,义乌在不断努力。
近年来,义乌市始终将高校毕业生作为重要的人才资源,深化政、校、企、中介“四位一体”引才机制,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招才引智活动,为广大高校毕业生“架桥引路”。截至目前,义乌已建成两大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110家就业见习实训基地和256家人才工作基地,与全国317所高职院校建立密切合作关系,成功打造人才“招引-培训-实习-就业”一体化闭环。
“坐了十来个小时的火车,昨晚刚到的义乌,就等着今天的招聘会。”今年24岁的姑娘小陈是云南曲靖人,刚好赶上3月初在火车站举行的“创业就业在义乌”专场招聘会,当场就找到了工作。
把专场招聘会开到火车站、镇街、学校,线上直播带岗,开通就业直通车……据统计,今年以来,义乌市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线上+线下等方式,共举办了85场现场招聘、组团外出、直播带岗、校企合作、劳务对接等各类人才活动,足迹涉及10多个省,引进大学生8000余人。
给待遇给机遇,让技能人才“出圈”
匠心聚,百业兴。全省“新春第一会”提出,要全面推进省域技能型社会建设、现代“新农人”培育行动,彰显出浙江对高素养劳动者队伍的倾力支持。
而让广大技能人才破局“出圈”,需要更多“阳光雨露”。这几年,义乌在技能人才培育、考核评价、待遇激励等方面相继出台系列政策和举措,给足荣誉、待遇和机遇,努力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
经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义乌市建立了产教融合直补模式。目前,已建成光电光伏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两大产教融合公共实训基地,与全国15家专业院校开展“订单班”“冠名班”“企业新型学徒制”联合培养,实现企业需求与人才供给“无缝对接”。与此同时,建立“自主评价”直评模式,累计指导86家重点企业完成技能等级认定备案。近两年时间,义乌已集中完成企业自主认定技能人才超1.2万人,培养高技能人才7442人。
为强化“新时代工匠培育”工作,义乌市还建立了“以赛引才”直通模式。每年都会组织举办多场不同类别和形式的职业技能赛事,通过“以赛促训”催生更多能工巧匠。获得各职业(工种)竞赛总成绩前三名,且理论和实操考核均合格的选手,可破格晋升高一等级的职业技能等级,并被授予“义乌市技术能手”荣誉称号,每场竞赛还将发放总额不低于1.6万元的奖励。
符合相关条件的技能人才,除了各类补贴外,在义乌买房有优惠,子女上学有优待。“我们是义乌第一批人才子女入学政策的受益者,虽然户口不在义乌,但凭技能等级证书按相关规定也享受了几十万元的购房补助……”来自福建的陈师傅在义乌已有15年,先后考取了技师证和高级技师证,现为某食品企业的技术骨干。
有赖于政策的支持、保障的落实,如今,义乌的技能人才待遇提高、机遇增多、福利变好,越来越“吃香”了。接下来,义乌将致力于培育“五个有”特征的高素养劳动者队伍,通过不断推进技能人才的顶层设计、制度建设、政策供给,努力将义乌打造成新时代工匠的培育引领之地、成长向往之地、技能创新之地,让能工巧匠在平凡中创造不凡。
“就”在义乌,愿每个人都能在这座城市一展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