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这里是我们的快递收寄中心……义乌廿三里交通便利、企业众多,是否能在辖区内建设一个标准化物流园,为物流发展助力。”
“代表们好,我是这个社区快递站的负责人,现在我们投递的难题在农村,如果能统一设置标准化的村级驿站,为村民提供快件揽收、投递等服务,快递效率还能大大提高……”
7月8日,一场以“助力物流跑赢‘最后一公里’”为主题的“流动会客厅”在廿三里党群服务中心举行,8位市人大代表现场“听”、当面“问”、实地“看”,及时发现、协调解决辖区快递物流企业“急难愁盼”的有关问题。
为深化“代表+”工作机制,充分激发代表作用,人大廿三里街道工委探索打造“流动会客厅”品牌,邀请不同领域、不同身份的群众与代表们面对面交流,推进代表听着“民声”走,循着“民心”干,顺着“民意”办。2023年10月以来,共开展“流动会客厅”4期,推进解决上下学交通、助农销售、医疗普惠等一批痛点难点问题,让全过程人民民主落地生根,努力打造成为全过程人民民主基层单元“廿三里样板”。
听民意履职为民“零距离”
田间地头、校园食堂、路面交通、企业园区……人民群众在哪里,“会客厅”就流动到哪里。小小的“会客厅”,汇集了民生、民情、民智、民意,“会”出了群众满意度。
“以前的代表履职,更多的是在人大代表联络站坐等群众上门;现在,在人大工委的组织下,代表们走进一个个主题场景,与群众拉家常、听诉求、提建议,像走亲戚一样。”廿三里街道屏石头村村民虞大姐说道。去年11月,她在廿三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遇见“流动会客厅”,便围绕中心的特色中医门诊与代表们聊了起来,解开了疑虑、增进了共识。
如何确保“流动会客厅”议事议得准、问题能解决,真正取得实效?选准议事主题、坚持问题导向是关键。人大廿三里街道工委坚持“协商于民、协商为民”原则,把握“向谁提”“怎么议”“议什么”“怎么办”等关键,充分发挥民主议事统一思想、凝聚共识的作用,每次选择1个主题,通过走访调研、建言献策、强化监督等举措,保证群众提出的意见建议件件有处理、事事有落实。
解民忧架起群众“连心桥”
今年3月份,一条144米长的道路开工建设,不仅饱含着群众的期盼,更见证着人大代表炽热的为民情怀。
“之前全校师生家长都只能通过南门进出,上下学高峰期难免拥堵,现在北门前道路开始建设,以后南北都可以进出,一定会好很多!”提起北校门前正在施工的道路,廿三里一小的副校长朱丹赞不绝口。原来,廿三里一小南侧校门前为中新西街,北侧校门前则是一片开阔的农田。由于土地性质与土地权属的问题,北校门前道路迟迟未开工建设,两千多名师生家长只能从南门进出,带来诸多不便。
去年12月,廿三里人大“流动会客厅”走进校园,获悉此情况后,随即到学校周边区域进行实地考察,并第一时间向街道国土所、交通所了解相关情况。据了解,一小北校门前土地性质为农用地,且土地权属为相邻街道,因此道路建设迟迟未能推进。摸清情况后,人大廿三里街道工委迅速联系了市资规局、建设局等单位有关负责人,陈庆华、任春茂等代表多次奔走于部门与街道,最终获得了各单位支持,解决了阻碍道路建设的种种困难。
汇民智共商迸发“金点子”
“流动会客厅”一头干着民生实事,一头谋着法律意见征询。4期“会客厅”,4部法律,群众与代表们充分讨论、畅所欲言,将民情民意融进每一部法律草案征询工作中。
“我建议添加对农业人才培育方面内容,如今的农技人员多数来自云贵等地,本地的农业技术一流但是会操作的人不多,可以在设立相关专业、设置补贴等方面下功夫。”“我建议对于部分看病周期长、传染性强但条件不好的病人政府兜底”……
“流动会客厅”把工作触角延伸到基层各个角落,为广大基层群众和各界人士表达立法诉求、反映社情民意提供了有效的渠道、平台和载体,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流动会客厅”的建立,构建了人大代表与群众共议共建共治工作机制,促使代表和群众由原来的“旁观者”向“参与者”转变,代表主动沉下身子,联系群众、进楼入门,听民情访民意,把问题找准、把办法找实,办好一件件民生“小事”,换来群众一个个点赞,以代表高质量精准履职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将群众的“问题清单”和政府的“行动清单”变为群众的“满意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