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学生在何斯路村接受功德传承教育
银行存钱大家都知道,但你听说过善举也可以被存进银行吗?城西街道何斯路村有一家特殊的“银行”,村民的善行善举都可以“存”入账户成为积分,并兑换相应奖励。这家“功德银行”开办16年来,不仅“存”入村民做过的好事8万多件,更“兑”出文明乡风、优良家风和淳朴民风。
2024年的夏季炎热漫长,但在何斯路村,各种善行善举犹如青翠山峦间拂过的清风,在人们心底留下一片清凉舒适。高温下,空调、风扇坏了不能用,有电工资历的村民何允孝义务上门为村民修理;担心村里老人因节约舍不得用电器,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全天开放,空调房里,老人们舒舒服服度过炎夏;村居家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办的食堂,隔三岔五会收到村民送来的新鲜蔬菜;70岁的村民何允忠,经常会在村里转转,看看有没有村民需要帮忙……
在何斯路村党总支书记何允辉看来,何斯路村如今的乡风村貌,离不开村里创办的“功德银行”。据他介绍,“功德银行”创立于2008年,采用赋分制,村民在做了善事后,可通过自己申报、他人汇报、事后补报等方式申报,以相应积分记录在册。如维护公共场所环境记2分,促进村庄事业发展记3至5分。积分会定期公布,村民也可以查询。排名靠前的村民,可以获得生活用品、优先获批宅基地等相应奖励。此外,积分作为“资产”,还可以传给下一辈,以鼓励村民积极向善。
这“一存一换一传承”间,既倡导了文明新风,让有德者有得,又激活了村民们向上向善的内生动力。何允辉说,村里有一位老年人,智力有缺陷,没有“功德银行”之前,村里的妇女觉得不太好意思去帮他,担心遭人非议。但有了“功德银行”之后,大家观念就变了。村民何雪华带头组织村里的几位妇女,经常上他家帮忙,主动打扫卫生,清洗被褥。
“功德银行”,作为一种道德建设,在何斯路村乡村治理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尤其在移风易俗方面取得显著成效。“原来,何斯路村周围都是坟墓,一些祖坟就在村子中央,不论是从安全隐患还是从乡村发展来说,都有很大的不利影响。”何斯路村通过晨读宣讲、“功德银行”加分等方式告诉村民,迁坟是一件利于子孙后代的好事。如今,村内的坟墓已全部搬迁至山中的存放堂。
“功德银行”通过积累点滴善行,重塑乡村文化。不知不觉中,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厚养薄葬已成为何斯路村的常态。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简约而温馨的婚礼仪式,摒弃高额彩礼和奢华婚宴;在丧葬方面,文明祭扫、生态安葬逐渐被人们接受,厚养薄葬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移风易俗,与人方便,与己方便,不仅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也促进了邻里关系的和谐,更提升了乡村的整体文明程度。
运行16年来,何斯路村“功德银行”用户从最初的229人发展到773人,其中既有本村人,也有外来“新村民”。信息记录也从原先的纸质账本转移到了线上系统,村民积分最高6000多分,全村95%以上的村民都做过好人好事。如今,很多村民做好事后不愿留名,只留下“功德银行”引领的文明乡风,在何斯路村充满希望的田野上不断激荡。
在“功德银行”的滋养丰润下,近年来,何斯路村获得了“中国十大乡村振兴示范村”“中国景观村落”“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国家级生态文化村”“国家级最美乡村试点村”等多项荣誉称号。目前,何斯路村“功德银行”数字化管理系统已在全国400多个村庄推广使用,助力当地探索乡村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