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2月31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荟颖)标准是质量的基础,也是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2017年,义乌在全国率先启动“标准城市”建设,积极探索以标准化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路径,在农业、工业、服务业以及社会事业等领域实施了“标准化+”行动,制定实施了一批具有高辨识度的义乌市地方标准,在助推全域标准化创新发展方面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
义乌名小吃系列地方标准的制定,也对义乌传统美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义乌市义亭镇最具特色的传统食品行业就是起酥(义亭月饼)和红糖。
义乌红糖的制作工艺可追溯到清顺治年间,义亭镇是其核心产区,有400年榨糖史,制糖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义亭现有红糖生产企业18家,今年全镇糖蔗种植面积达5000余亩,占全市糖蔗种植面积的80%以上,糖蔗总产量3.9万吨,红糖总产量预计可达4000吨。
义亭起酥,属于传统苏式月饼,色泽金黄、红印加盖、皮薄酥脆,是老一辈义乌人中秋节难忘的味道。义亭镇现有起酥生产企业18家,销售起酥160余万筒,销售额2300余万元。
今年,义亭镇主导制定了《义亭起酥(月饼)》《义乌红糖》2项义乌名小吃制作工艺地方标准,并赶在月饼季、红糖季前开始实施。义亭镇联合市场监管局在全镇红糖与起酥生产企业开展标准推广与应用,企业普遍反映标准对于提升产品质量、打造品牌形象、进一步拓展市场等方面都有推动作用。
在产品质量保障方面,义亭起酥、红糖产品质量更稳定,保障了食品安全。以红糖产业为例,标准明确规定了捞糖沫过程中的关键参数,确保了每一锅红糖的品质稳定,使得红糖在色泽、口感、甜度等方面都能保持较高的一致性,避免了因不同生产者的操作差异而导致的品质参差不齐。
在品牌形象塑造方面,有利于促进品牌化与创新发展。以义亭起酥(月饼)为例,标准突出了其作为传统苏式月饼在义亭镇的独特制作工艺,同时增加了红印加盖等传统元素。同时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企业可以更加放心地进行产品创新,开发新口味、新包装、新的食用方式等,满足消费者日益多样化的需求,为传统食品行业注入新的活力,激发创新活力。今年,部分起酥生产企业在保留传统的芝麻核桃馅、百果馅等口味基础上,推出了如木糖醇、牛肉、榴莲、抹茶、肉松、蛋黄、火腿、椒盐等新口味,除了传统的一筒装,还出现了单枚装的月饼,方便消费者食用和保存,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在市场拓展方面,标准的规范和品牌的提升也为义亭起酥、义乌红糖产业开拓更广阔的市场空间。一方面,能够满足消费者对食品安全和品质的要求,增强消费者对小吃的信任度,从而扩大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另一方面,也能吸引更多游客和消费者购买义亭起酥(月饼)、义乌红糖作为特色礼品或旅游纪念品,促进义亭起酥和红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