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
当下的义乌正处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的新起点,也是新质生产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国际竞争加剧、传统产业面临转型压力的双重挑战下,义乌需要进一步巩固其在国际贸易中的先发优势,推动产业链升级,提升全球竞争力。人大代表陈卫珍建议,要因地制宜推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举措,不断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新动能新优势壮大,为义乌高质量发展赋能,以改革进一步塑造新动能、激发新活力。
要深化改革,积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通过发展新型物流仓储、数字贸易平台等产业延长产业链,推动“义支付”平台建设,为义乌本土经济注入新动能;持续拓宽浙江中欧班列线路,进一步提高货物集散服务效率。要推进“数实融合”,激活产业创新生态。持续推动实体贸易经济与数字经济的深度融合,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数字电商、数字物流、数字海关等新兴业态创新;通过数字技术赋能,适应交易即时化、订单碎片化等新趋势,提升市场竞争力。通过加强与宁波舟山港的合作、促进中欧班列提质扩量等具体举措,全力构建全球贸易枢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