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5月10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童晓)如何让实验室里的“黑科技”跨越产业化“死亡谷”?如何让前沿技术研究实现产业化应用?全球能源变革的“关键拼图”怎样尽快落地?
钙钛矿技术作为光伏领域的“明日之星”,承载着产业升级的重要使命。5月9日下午,义乌市委组织部与苏溪镇联合举办聚焦钙钛矿技术光链圆桌论坛,邀请复旦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京邮电大学光伏领域专家学者与辖区内龙头企业技术骨干、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学生共话光伏新未来。以“面对面对话”搭建起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高层次人才交流互动的桥梁。
论坛上,五位来自高校与科研机构的专家围绕钙钛矿技术的不同维度,逐一带来前沿解读。西安交通大学特聘研究员梁超展示的钙钛矿薄膜维度调控技术,解析维度调控对提升钙钛矿薄膜稳定性与光电转换效率的作用机制。这项不久前刚刚发表于全球顶级期刊《Nature》上的成果,有望破解光伏组件稳定性行业难题。西安交通大学的张楠博士在微纳光子学与光芯片领域成果斐然,2次入选“中国光学十大进展”,会上她聚焦钙钛矿片上激光器调控及光芯片应用,从交叉学科视角带来的创新洞见,为光芯片产业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南京邮电大学副教授夏俊民博士构建了“分子设计-界面调控-相纯制备-异质集成”完整技术体系,他分享的钙钛矿异质结工程研究,解析缺陷钝化与能带匹配的核心技术,为高效光伏器件产业化提供了重要参考。复旦大学义乌研究院研究员沈浩博士分享了光电催化制氢研究的最新成果,探索钙钛矿材料在新能源转换中的多元应用。复旦大学联培博士左雪芹则结合前沿实践,带来《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主题报告。
来自爱旭太阳能、东方日升等光伏企业的科研人员与中国计量大学现代科技学院的同学们听得认真,也思考得深刻,并与专家们进行了深入交流互动,还就当前研究领域与产业研发实践开展了探讨。
作为全国首个光伏光电产业链党建联建机制,苏溪镇以“行业党委+链主企业+高校支部”组织体系,串联起高校院所的研究成果、光芯电企业的产品研发、高层次人才的成长服务。
从全球光伏组件制造重镇,到钙钛矿技术创新策源地,苏溪镇正用组织优势、制度优势、人才优势的叠加效应,书写新质生产力强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