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一场紧张有序的水域救援联合演练在清波湖水域训练基地震撼上演。来自义乌、浦江两地的三支红十字救援力量,模拟在超强台风“雨燕”的极端天气中,以科技利器和协同作战编织起立体救援网络。
市委常委、副市长高晋,浦江县委常委、县政府党组成员滕恩良出席活动。
伴随着螺旋桨的轰鸣声,义乌红十字救援队的无人机率先登场。指令声中,搭载热成像与AI识别系统的侦察无人机迅速锁定目标。载重达120公斤的“空中骡马”随即升空,在GPS定位与视觉避障系统加持下,救生衣、卫星电话等物资如精准制导般落向直径0.5米的标定区域。这场科技与灾难的较量,在“暴雨狂风”中拉开序幕。
水面之下,科技力量正多维度延伸。浙江西贝虎水陆两栖车如钢铁巨兽破水而出,载着6名“受困群众”完成水陆模式无缝切换。与之形成战术配合的,是义乌救援队的新型电动桨板——这个形似冲浪板的水上精灵以15公里时速穿梭内涝巷道,90分钟续航能力覆盖2平方公里搜救区域。当R22救援直升机轰鸣着掠过水面,这场水陆空协同作战的科技含量达到峰值。
演练尾声,义乌与浦江救援队联合开展冲锋舟编队救援。6艘冲锋舟以三角队形突破障碍,14名“孤岛受困者”被快速转移。据指挥中心介绍,此次演练首次实现两地救援指挥系统互联、装备标准互通,区域协作响应效率进一步得到提升。
“这场演练是科技与协作的双重胜利。”金华市红十字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演练聚焦“科技支撑、专业处置、区域协同”,为应对极端天气灾害积累了实战经验,也标志着民间救援力量正从“人海战术”向“科技赋能”转型。义浦两地交出了一份“零失误、全流程、高协同”的救援答卷,为区域应急救援协作树立了新范式,彰显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