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市“人工+智能”虫情监测体系推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见成效

发布时间: 2025-07-10 07:35:3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华青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当前一代二化螟已进入化蛾高峰,二代二化螟幼虫防治适期将到来,农户可根据新发布的病虫情报做好二代二化螟的防治。”日前,市农业农村局植保测报员陶家垚通过智慧物联平台,汇总近几日全市10个害虫测报点数据后,及时发布了最新一期病虫情报。

  这一份份精准的防治指南,正是义乌市“人工+智能”虫情监测体系的生动实践,全面推动农作物病虫草害防治工作迈向精准化、绿色化、高效化。

  人工+智能

  让虫情测报更精准

  7月,城西街道上杨村的水稻田碧波荡漾。新投用的害虫智能测报站伫立田埂上,如同“电子哨兵”,可自动获得害虫的种类、数量等参数,数据实时上传至云端平台,最终显现在工作人员电脑屏幕上。

  “有了这个设备,基本实现‘人在屋中坐,尽知田间事’。”陶家垚介绍,6月至7月是义乌市水稻生产和产量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防治二化螟等重大病虫发生危害的关键时期。以往测报靠人工,就需要频繁进出田间,每天记录观察成虫数量,判断二化螟发蛾高峰,再根据温度条件预测下一代二化螟防治适期。如今,智能设备自动监测虫量,打开电脑就能直观地看到害虫数量变化,并结合农技人员田间调查数据,能更准确地发布病虫情报,指导农户精准防治,提升防治效果。

  据悉,二化螟是国家一类农作物病虫害,会钻入水稻茎秆内部蛀食,容易导致水稻大面积枯鞘、枯心、白穗。必须抓住虫卵孵化的高峰期,趁刚孵的幼虫在叶片、叶鞘表面活动,并且对农药敏感时期进行防治。

  今年,义乌市新增4个害虫智能测报站,全市智能监测点总数达到10个,基本覆盖全市所有农业镇街。这些智能设备能精准记录每日虫量变化,结合植保人员的田间调查,再辅以第三方专业测报公司的数据分析,形成一套“智能初筛+人工复核+专业研判”的闭环体系。截至目前,义乌市今年已发布小麦、水稻等作物病虫情报7期。

  生物+物理

  绿色防控守护生态田

  7月7日上午,市农业农村局农技人员陈国安、陶家垚和种粮大户吴琴仙,一同查看今年新投入使用的智能测报与杀虫设备运行情况。陶家垚打开设备,指着里面密密麻麻的二化螟说:“这个设备使用了高纯度的害虫信息素诱芯,只会诱捕这一种害虫,不伤害天敌,不仅能计数还能起除虫作用,效果比一般诱捕器更好。”

  到田间查看后,他对吴琴仙叮嘱道:“从智能测报设备监测情况和田间调查数据结合来看,目前一代二化螟虫情进入末期。需要注意二代二化螟的危害,特别要做好单季稻的防治,需要密切关注虫情发展,发现苗头及时防治。”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义乌市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绿色防控技术落地。今年以来,全市新增风吸式杀虫灯48盏,投放水稻二化螟诱捕器、迷婚剂1500余套,利用害虫的趋光性、趋化性进行物理诱杀。目前,义乌市已建成省级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基地7个,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应用绿色防控技术超万亩。数据显示,全市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已提升至58.9%,在有效控制病虫草害的同时,让农田生态环境更健康。

  线上+线下

  技术服务送到田埂上

  近期,市农业农村局抽调19名农技骨干走访规模种粮经营户,深入田间地头为种粮大户提供政策咨询及技术指导。

  为进一步普及防控技术,义乌市构建“线上+线下”双轨服务体系。线上,通过广播电视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宣传智能测报、绿色防控知识。线下,举办粮油病虫防控技术培训,重点推广灭茬深耕、灌水灭蛹、平整土地、土壤封闭等病虫害和恶性杂草物理防治技术。据悉,今年全市已完成小麦“一喷三防”2万亩、水稻统防统治2.8万亩,有效遏制了病虫草害扩散蔓延。

  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病虫害智能监测网络,不断扩大绿色防控基地范围,让科学防控技术惠及更多农户,通过“绿色防控+数字赋能”双轮驱动,打赢“虫口夺粮”攻坚战,让科技粮仓装满丰收希望。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