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众传统认知里,家政行业似乎是中老年从业人员的“专属领地”。但在义乌,这一局面正悄然改变。
连日来,记者走访了义乌多家家政公司,看到忙碌的家政服务人员中出现许多年轻的面孔。他们正用新理念、新形式,为家政行业带来了全新的气象。
年轻人涌入“家政圈”
朱斌杰,今年29岁,是一家家政公司合伙人。说起自己投身家政行业的经历,他娓娓道来,“退伍后,我先从事了电商行业。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发现家政行业大有可为,便立马到上海、杭州等地学习。学成回到义乌后,我就开始试水家政行业。”朱斌杰认为,在如今的社会形势下,年轻人做家政有自己的独特优势。“现在很多客户是年轻人,对家政从业者沟通能力有较高要求。同时,年轻人学习能力强,可以熟练操作智能家居设备。”据了解,朱斌杰所在团队中,“95后”员工占比达到60%,年龄最小的仅有22岁。
除了像朱斌杰这样年轻的退伍军人,不少大学生也开始加入家政行业。生于1997年的江西姑娘朱芳玲,大学毕业后就来到义乌工作,投身家政保洁领域。“我觉得,现在做家政也可以很好地实现自我价值。”朱芳玲坦言,选择家政行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她所在团队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超过50%。
年轻人的加入,不仅为家政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也带来了新的服务理念和模式。在都会文澜小区一位业主家中,记者看到,三位“95后”收纳师正在各自忙碌。他们所在的团队经过专业培训与考核,服务内容涵盖整理收纳、搬家收纳、全屋深度清洁等。团队负责人郑馨馨表示,他们的目标客户群体大多是年轻人,会根据客户需求和生活习惯,提供个性化服务。“我们会按照业主的日常习惯、职业特性,规划物品摆放区域,依据人体工程学摆放物品以减少弯腰次数等。”
和传统从业者相比,年轻的家政从业者更注重线上渠道。他们通过社交媒体、家政服务平台等发布服务信息,吸引客户下单。同时,他们会利用线上沟通工具,提前了解客户需求,提供更精准的服务。
家政行业未来可期
年轻人不断涌入家政行业,确实带来不少新气象,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比如,传统观念的束缚仍然存在。一些人认为家政工作“低人一等”,年轻人从事家政行业没有前途,这让不少年轻人在选择这项工作时,承受来自家庭和社会的压力。“要让年轻人感觉到家政是一份有尊严、有前景的职业,为此,我们在缴纳社保、职级晋升等方面下足了功夫。”26岁的家政公司合伙人吴琦琛告诉记者,他希望员工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感受到理解和尊重。
此外,家政行业的专业培训体系有待完善。虽然一些年轻人接受过相关培训,但在实际工作中仍会遇到各种问题,需要更系统、更专业的指导。“在工作中受伤是常有的事,我上午装铲刀的时候就不慎割到手,缝了六针。”27岁的保洁师孙安琪说道,每个行业都有不为人知的辛酸,需要不断学习、提升。比如家政行业,做好细节很重要。“现在,我在作业前会用防尘膜将床、沙发盖好,不用酸性清洁剂清洁大理石……这些小细节,让我逐渐获得了顾客的认可。”
商务部等9部门于今年4月发布的《关于促进家政服务消费扩容升级的若干措施》中提出:将鼓励家政服务企业拓展专业深度保洁、整理收纳、营养咨询等新兴服务领域,加强与装修、家居等行业跨界融合发展,更好满足消费者个性化、品质化、多元化需求。我市也在积极采取措施,通过整合社会资源、搭建服务平台,为年轻人提供更多的创业机会和发展空间。同时,加强对家政行业的规范和管理,提高行业的整体服务水平。
随着行业规范的提升和政策的支持鼓励,家政行业将吸引更多年轻、高学历人才加入,成为充满机遇和活力的就业新蓝海,在为消费者带来优质服务体验的同时,推动家政服务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