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9月2日讯(记者 蒋守洋 车志蒙 编辑 童晓)近日,义乌市皮肤病医院食堂完成智能化升级,正式引入第三方餐饮服务机构“八婺饭堂”及AI智能炒菜机器人,为医护人员及住院患者提供高效、稳定的餐饮服务,通过技术手段解决传统食堂菜品质量波动、补餐滞后等问题。
在食堂后厨,一台占地约1平方米的智能炒菜机器人正高效运转。据八婺饭堂董事长王文庆介绍,该设备通过AI编程精准控制烹饪全流程:“从喷油克数、投料顺序到火候时长、收汁时机,全部实现数字化。例如鱼香肉丝,系统会按设定投放肉丝、笋丝、黑木耳的精确克数,并在指定秒数添加盐、酱油,全程无需人工干预。”这种标准化操作彻底规避了传统厨师因状态起伏导致的菜品差异,确保每一锅出品口感一致。
八婺饭堂行政总厨徐建辉现场演示了机器人的工作效率:单锅可产出3.5公斤菜品,平均10分钟完成2-3道热菜。当某道菜即将吃完时,AI智能炒菜机能快速启动补炒,杜绝了冷菜、碎菜问题。
高效运作的背后是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中央厨房对食材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如土豆按统一规格切片分包,配送至食堂后直接投入机器人料盒,大幅缩减备餐时间。
据介绍,目前该机器人系统已录入200余道程序化菜谱,而八婺饭堂的数据库实际储备超1000道菜品,涵盖湖南热辣、四川麻辣、义乌本帮菜、江西小炒等风味。食堂每顿提供24道热菜供用餐人员选择,并且每餐都会更新6道菜,并定期全面更换菜单,满足多样化需求。“现场提供的热菜中,60%以上由机器人制作,顾客完全尝不出机器与人工的差别。”徐建辉补充道。
王文庆透露,八婺饭堂使用炒菜机器人已超3年,但进驻医院食堂属全市首次。目前多家企业食堂正对接引入该智能炒菜系统。数据显示,类似智能设备可降低40%人力成本、压缩30%后厨面积,并减少25%食材浪费。在连锁餐饮场景中,机器人还能通过菜谱同步实现跨门店口味统一,助推品牌标准化升级。
“引入智能炒菜机器人和专业的餐饮服务团队,是我们提升医院后勤服务水平、优化员工和患者就餐体验的重要一步。”对于此次创新合作,义乌市皮肤病医院后勤保障相关负责人说,“医护人员工作节奏紧张,常常错过饭点;住院患者更需要营养均衡、温度适宜的热食。这套系统能快速响应需求,实现‘小批量、多批次’现炒,确保无论何时来食堂,都能吃到新鲜出锅、品质稳定的热菜,真正解决了‘吃冷菜剩菜’的痛点,保障了‘舌尖上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