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一批出口货物在运输过程中部分受潮损坏,义乌一家物流公司因此与外国客商产生赔偿纠纷,随后委托义乌市工商联商事纠纷调解中心进行调解。经耐心调解,双方达成一致,承诺互不追究责任。这是义乌运用“乡音+乡情”纽带、巧解商事“千千结”的日常场景。
自2010年起,义乌在全国率先开展商会人民调解工作,通过102个商会迭代深化“商事纠纷商会解”首创经验,有效化解矛盾纠纷,防范社会风险。
完善“七个有”标准
“义乌市工商联商事纠纷调解中心是金华地区工商联系统首个商事调解组织,运行两年多来,成效显著。”市工商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调解中心已设立6个专委会,涵盖劳动争议纠纷、装修合同纠纷、金融借贷纠纷等内容,推动所属84个异地商会、15个基层商会和3个行业协会实现人民调解组织全覆盖。
为统筹协调全市商会商事纠纷调解工作,义乌建立了“调解专委会+商会调委会”纵横联动调解网络,并按照“专职+兼职”“专业+热心”的多元模式组建调解队伍。为最大限度发挥调解队伍的作用,商会调委会主任一般由商会负责人兼任,调解员则由商会骨干成员担任,同时吸收退出现职的会长、秘书长等德高望重人员,以及商会法律工作者参与调解。目前,商会登记备案的调解员有408名,籍贯覆盖2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有平台,有队伍,还得有机制保障。近年来,《义乌市人民调解经费奖励实施办法》《义乌市商事纠纷调解员管理办法》等系列制度先后出台,推动商会调解员首调、兼职律师调解员次调的“二次调”工作流程不断完善。按照“有队伍、有经费、有场所、有制度、有档案、有程序、有律师”等“七个有”标准做好商会人民调解保障工作,坚持做到日常有人值班、案件有人受理、调解有人参与、档案有人管理、案卷有人上传,实现“商户如有求,商会必有应”。
探索多元调解机制
日前,市工商联组织召开商事纠纷调解实务研讨会,通过经验分享、现场讨论等方式,切实推动商事纠纷调解工作提质增效。
近年来,通过制定并完善商事纠纷调解员管理办法等措施,市工商联建立了商事纠纷调解员三年轮训制度及每季度发布商事纠纷调解典型案例的常态化机制。今年以来,已举办5期商会调解员能力提升专题培训和商事纠纷调解实务研讨活动,累计培训人员140名;发布《义乌市台州商会调解化妆品外观设计专利侵权纠纷案》等典型案例42个,为调解技巧、沟通能力与工作规范的提升提供了对标学习范本。
此外,义乌积极探索公益性人民调解与市场化商事调解相结合的多元解纷机制,设立商事纠纷调解中心、义乌市温州商会、上溪镇商会等5个法院共享法庭服务站,进一步强化了对商会调解员诉前调解程序的指导、规范和监督。市工商联畅通了与法院、人社局的诉前对接、案源推送渠道,依据纠纷类型、风险程度、双方籍贯等信息,实现精准匹配并推送至关联商会,有效解决案源缺失、资源匹配等问题。
“调解中融入‘乡音+乡情’,结合情与理,对化解矛盾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59岁的陈如照是义乌市温岭商会原秘书长,也是金融借贷纠纷专委会的主任。他坦言,根据案情整合商会人际人脉资源予以调处,通过小圆桌、沙发替代办公桌椅,用好乡情纽带、倡导乡音对话等暖心沟通场景,推动纠纷双方“破防”,从而找到化解纠纷切入点和矛盾平衡点,大大提升商事联调效能。
今年以来,商事纠纷调解中心已受理各类商事纠纷122件,纠纷金额超4000万元,推动各类商事纠纷在商会化早、化小、化了。“来的时候,当事双方气呼呼,走的时候握手言和成朋友,还有事后送锦旗的,这样的例子不少。”陈如照笑着说。
凝聚共建共治共享平安合力
“在我调解的纠纷中,有一起建设公司与劳务分包班组因工资支付问题引起的争议,涉及金额较大。”劳动争议纠纷专委会调解员华金钟介绍,这个工程施工历时5年,建设公司身负债务,但干活的100余名工人仍有900余万元工资未结清。“经过各方努力,我们从发包方争取到300万元的工资款,并在7月底前完成支付。”华金钟清楚地记得,工人们收到工资款后感激不已。
自今年7月1日以来,义乌市总商会平安志愿服务总队和92支商会平安志愿服务队带领各商会组织、商会骨干积极参与矛盾纠纷化解、社区治安巡查、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至今,已协助相关镇街道化解8起工伤亡人事故和多起群体性事件,凝聚起共建共治共享“平安义乌”的强大合力。
值得一提的是,市工商联发挥自身连接政府、协调企业、服务市场的优势,设立10个政商交往观测点、10个营商环境观察点、20个商会企业综合服务驿站等3个政企沟通平台,聘任75名商会协会骨干担任政商交往观察员、营商环境观察员、市场法治带头人。今年以来,已举办各类“亲清直通·政企恳谈”活动63场次,收集各类涉企问题120个,有效推动涉企问题解决、营商环境优化提升。
同时,义乌积极开展“百所联百会”“千律联万商”等活动,推进“商城云法”等主题普法宣传活动,设立思凯管理、盈科律所等11个“义企致远”合规讲堂,通过“点单”形式走进商会开展普法宣传。今年以来,各商会举办税务、法律、会计等各类合规培训24场,累计培训民营企业家697人次,推动民营企业加强合规意识、完善合规制度、规范经营行为,从源头上树牢遵纪守法、诚信经营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