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义乌大陈镇凰升塘村:乡村共富带头人的孵化密码

发布时间: 2025-09-16 09:18:03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见习记者 魏佳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家人们看过来!义乌大陈手工豆腐皮,清淡健康,味道好得很!”日前,56岁的杜美英将豆腐皮对准手机镜头展示,熟练大方地开始产品介绍,这已经是她的第100多场直播。从对直播一窍不通的“门外汉”,到单场直播卖几百单的“乡村主播”,像杜美英这样的村民变身为“电商主播”的案例还有很多,而他们的转变,都离不开大陈镇凰升塘就业创业基地的培训指导。

  近日,在2025年全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交流活动上,凰升塘就业创业基地的运营经理亓文娟凭借“陪跑育才电商赋能:乡村共富带头人的孵化密码”项目,成功入选全国农村电商带头人典型案例名单。而大陈镇凰升塘村也因为这个项目,从“小山村”蝶变成了“乡村创业新高地”。

  “其实刚开始来凰升塘,我也没想到能做成现在这样。”亓文娟说,凰升塘就业创业基地的核心从来不仅仅是“做项目”,更聚焦“育人才”。创业基地所采用的“138+N”模式,是一套系统的“人才孵化体系”:“1”个核心目标,即聚焦山区留守群体及低收入农户进行就业创业扶持;“3”支核心队伍支撑,包括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返乡大学生、来料加工经纪人;“8”大核心项目,涵盖直播电商、非遗手工、创业大赛等;“N”个定制化项目,根据不同地区需求培育特色产业。“我们培训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陪跑式培育’。”亓文娟说,例如培育乡村振兴致富带头人,要通过7天在地培训+180天义乌学习+7天回乡转化+100天追踪辅导,形成“双循环造血式”培养体系,确保他们能把模式带回家乡,带动一方百姓增收。

  “从18岁到80岁,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共富梦想。”57岁的楼田芳就是这一模式的受益者。退休在家的她原本只是来学短视频直播,却在接触编绳等非遗手工后找到了新的事业方向。“退休之后闲在家也无聊,现在每天都能做做手工赚钱,特别开心。”楼田芳的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而来自贵州的大学生龚浩然也在这里找到了创业的起点。“去年有一款产品特别火爆,但我们有订单却没有生产团队。入驻这里后,培训团队帮我们解决了生产问题,现在哪怕突然出现爆款,生产也能立即跟上。”

  随着项目推进,凰升塘村也渐渐变了样:杂乱小巷变整洁,老屋成了共富工坊、乡村直播间,石榴籽广场、培训学校拔地而起。“以前年轻人都外出,现在不仅有人回来创业,还有全国学员来学习!”据凰升塘村一位村干部介绍,去年凰升塘“共富学堂”项目促进凰升塘村集体增收超过15万元,该村总经营性收入达189万元;盘活了闲置资源和剩余劳动力,带动村民增收50余万元。

  截至目前,凰升塘就业创业基地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100余场,培训超15万人,学员辐射480座城市。基地还带动1万余名山区赋闲劳动力就业,培育120余名乡村振兴农创客致富带头人。为浙江省内山区海岛县发放来料加工工费千万元,培育孵化26个共富工坊负责人、120余名大学生导师和义乌老板娘陪练导师,在四川巴州、新疆温宿等地复制居家灵活就业模式,甚至吸引了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18个发展中国家的学员前来学习中国非遗文化。

  “接下来,我们计划把凰升塘的模式进一步推广,让更多偏远山区的百姓能通过电商和非遗手工实现增收。”亓文娟看着基地里忙碌的身影,眼神坚定,“乡村共富不是一个人的事,需要政府、企业、村民一起努力。我们就像一根‘红绳’,把资源、人才、市场串联起来,让更多人能在这条共富路上走得更远、更稳。”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