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16日《浙江日报》2版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经营冰箱贴生意已有20余年的吴香娟,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格外忙碌。一边是络绎不绝的国内外订单,一边是涌入店铺的散客,让她有些应接不暇。“为了抢占假期市场,我们把部分原创产品开放线下零售,每天销量都在5000个以上。”吴香娟说,10多平方米的商铺里,每天涌入数百名全国各地的冰箱贴爱好者。
作为全国最大的冰箱贴产销中心之一,义乌国际商贸城仅一区就有主营冰箱贴的店铺超200家,琳琅满目的陈列中,数万款造型各异的冰箱贴让人目不暇接。义乌小商品城官方平台数据显示,“冰箱贴”关键词搜索热度持续攀升,近两年来订单量增长达2.3倍,交易额实现翻番。据不完全统计,今年国庆中秋假期前后,每天有超100万个冰箱贴从义乌发往世界各地。
假期虽已结束,但市场热度不减。“这几款文旅主题的冰箱贴,从8月底开始,客户就陆续下单四五万个,这两天还在追加。”吴香娟说。
以纯天然贝类为制作原料的义乌丽飞工艺品店铺内展示着数百款海洋风格的冰箱贴。“全球靠海的景区,几乎都有我们的冰箱贴。”经营户陈丽丽说,每年出口到美国夏威夷的冰箱贴超1000万个,供不应求。
在店铺里,记者遇到了热衷收藏冰箱贴的贵州姑娘沈芸。“以前买喜欢的冰箱贴要排几小时队,在义乌简直实现了‘冰箱贴自由’。”她感叹,“世界各地地标、文博非遗主题的款式应有尽有,设计又好看又好玩。”短短半小时,沈芸就选购了二三十个冰箱贴,准备作为“义乌特产”带回家。
产业的持续升温,也在倒逼义乌冰箱贴生产销售企业积极拥抱新技术、新模式,推动生产效率和营销方式的升级。
在义乌荣森工艺品的店铺,负责人赵金德正与设计师利用AI应用,设计一款冰雪主题冰箱贴。“加上流动的飞雪效果,冬季的浪漫氛围立刻呈现。”仅用10多分钟,一款可旋转、带飘雪效果的水晶木质冰箱贴3D效果图就完成了。赵金德计划多设计几款新品,并推荐给东北客户。在他看来,过去依赖客户来样定制的模式,已不足以应对市场竞争,如今必须借助技术手段,预判热点、主动创新。
此外,赵金德还安排店员学习视频拍摄,并运用“世界义乌”AI大模型,将中文内容转化为多国语言,精准推送给全球目标客户。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细分,义乌冰箱贴也早已超越了简单的备忘功能,成为融合文化、记忆与创意的创新载体。
在吴香娟的店铺,一款漂流主题的冰箱贴格外引人注目:方寸之间,蜿蜒溪流穿行于滩石之间,一艘可移动的小船顺流而下,生动还原出“浪遏飞舟”的动感场景。
“早年冰箱贴材质多为软胶、塑料,如今越来越多地使用多层木质、铝箔、陶瓷等,质感更强,造型也更丰富。”吴香娟介绍,冰箱贴在功能上也趋于多元,有的结合开瓶器、夹子、沙画、镜子、钟表等实用设计,更多的则成为一张张浓缩文化的“微型名片”。
会发光的莫高窟穹顶、可展开的非遗马面裙、能“拾阶而上”的永和宫造型、富有吉祥寓意的求签筒……这些过去略显高冷的文物与非遗元素,通过义乌商户的创意设计,成为一个个热销的“网红单品”。
义乌市中国小商品城工艺品行业商会秘书长李红松表示,每年商家都会推出成百上千款新品,设计平庸的产品很快会被淘汰。“每一次接单与设计,都是对客户需求和市场趋势的积累与回应,促使我们持续优化生产线,提升工艺水平。”
此外,本土文化IP的深度开发也为义乌冰箱贴注入新内涵。义乌名人、唐代诗人骆宾王和他的《咏鹅》家喻户晓。如今,一款款以“啵啵鹅”形象为代表的设计已延伸至冰箱贴、办公用品等多个品类。“深入挖掘骆宾王文化内涵,开发系列IP文创产品,希望借助这些载体,向世界讲述义乌故事、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义乌文化用品行业协会会长黄昌潮说。
正是凭借不断创新的设计理念与深厚的文化积淀,义乌冰箱贴逐渐从简单的旅游纪念品,跃升为承载记忆、传承文化的活态媒介,持续吸引着全球消费者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