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稠城街道词林社区,路旁的商户们正忙着整理店铺,几位工作人员正仔细检查门前卫生与经营规范;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会议室里,相关部门和业主举行问题协商会;社区马世云调解室里正在进行“以外治外”调解工作……这样井然有序的和谐图景,正是词林社区破解“人口杂、业态多、治理难”困境后呈现的崭新面貌。
作为一个下辖8个开放式老旧小区、6条商业街区,居住着近60个国家1000余名外籍人士的融合型社区,词林社区凭借“共建共治共享”的创新实践入选《金华市社会工作50例》,也为我市社区治理提供了鲜活样本。
“以前小区没物业,水管漏了、墙面裂了,都不知道找谁,现在打个电话,橙心帮服务队很快就来,解决了我们很多烦恼!”家住词林社区的刘海燕提到的“橙心帮服务队”,正是词林社区为解决老旧小区无物业难题成立的“准物业”服务团,由辖区水电工、泥工等组成的“十八匠”服务队,为居民提供16项“准物业”服务。同时,词林社区还建立我市首家集法律咨询、纠纷调处、联勤联防于一体的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承接部门执法力量,联动专兼职网格员组建“小巷管家”队伍,形成“网格+执法”模式,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针对商业街区环境问题,词林社区推出“十二分制”管理模式,由商户自治联盟共同履约,每月考评、定期议事,实现“小积分”推动“大治理”。
在化解难题的同时,词林社区还聚焦“一老一小”需求积极延伸服务触角。辖区布局打造了亲子驿站、老年幸福食堂、智慧健康站、残疾人服务站等微网格“善育”“善养”活动空间,引入社会组织作为“社区合伙人”,提供从托育到养老的全周期多元化服务。“孩子能托育,老人有地方活动,吃饭有食堂,我们上班也安心。”居民王康说道。通过“空间换资源、资源换服务”的模式,社区不仅补齐了公共服务短板,更提升了服务的专业性与可持续性。
服务到位了,如何让居民真正“融”进来,也是社区治理的关键问题之一。词林社区通过打造“芝麻家”议事品牌,在8个小区设立议事点,由网格支部委员和居民骨干牵头,推动“小区事大家议”。
“今年以来,430余件社区‘发展大事’和居民‘关键小事’得到了众议共解,居民的想法在这里能得到及时回应和落实,大家参与社区事务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词林社区党委书记朱福生介绍,词林社区还创新“以外管外”机制,打造移民事务服务站,实现“一窗通办”户政、交管、出入境等业务,并积极推动中外居民融合共治,开设家门口的“国际暑托班”等特色项目,引导外籍人士在深度融入社区的时候,主动加入“洋娘舅”队伍,共同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共同建设中外居民睦邻而居的国际社区美好家园。
从管好一条街,到服务一栋楼,再到凝聚一方人,词林社区的治理实践,为破解融合型社区难题提供了可复制的“词林经验”。义乌市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词林社区的成功正是义乌推动社会工作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生动实践,彰显了义乌社会工作的实践成果和探索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