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18日大陈镇的溪后村,蝉鸣里藏着特殊的韵律 —— 不是夏日的慵懒,是穿越 80 年的回响。“红色义乌·星火永续”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型融媒新闻行动,在这里正式启动。融媒行动按下启动键,不是简单的仪式感,而是要带着全网网友,一起翻开封尘的抗战记忆册,开启一场特别的 “时空对话”。
图为“红色义乌·星火永续”大型融媒新闻行动现场,源自义乌发布 谁能想到,这座如今电商包裹满天飞的城市,曾在烽火中书写过如此厚重的篇章?作为浙东抗日根据地的 “硬核分舵”,义乌的记忆从来不是单色调的。你知道吗?这里既有细菌战纪念馆里那些让人攥紧拳头的苦难印记,也有抗日武装在山坳里设伏时留下的热血传奇。那些泛黄的战报、生锈的步枪、老人额头的疤痕,都是历史的 “弹幕”,只是太久没人翻到这一页。 图为侵华日军细菌战史实陈列馆,源自义乌统战 这次融媒行动,说白了就是给历史 “开直播”。记者们要深入抗战时期的义乌本土战场,蹲在档案馆里拼史料,还要拉着村里的老党员拍 vlog。别以为这是老掉牙的怀旧,AI 修复让模糊的战地照片重见天日,VR 技术能带人 “站” 在当年的战场,连村口的老碾盘都可能成为直播打卡点。当 90 后主播对着镜头讲 “当年这里藏过八路军的粮食”,评论区刷起的 “向先烈敬礼”,就是最动人的跨时空互动。 有人说,都2025年了,还提这些老故事干嘛?可你看溪后村的新貌就懂了:当年战士们隐蔽过的山坳,现在种满了精品柑橘;曾经传递情报的石板路,成了网红徒步线。老区的红,早就不是褪色的标语,而是电商直播间里 “义乌制造” 的底气,是年轻人返乡创业时说的 “这片土地能成”。这种“红色基因+现代Buff”的混搭,才是最潮的传承。 图为陈望道故里——分水塘村千年塘入口,源自浙江画报 别觉得历史离我们很远。当记者蹲在田间地头听老人讲 “当年躲飞机” 的经历,当无人机掠过老区新楼拍下对比图,当我们在短视频里为不知名的抗日战士发一句 “谢谢”—— 这些瞬间,都是在给 80 年前的英雄们 “发消息”。义乌的这场融媒行动,说白了就是架起一座时空桥,让我们既能看见过去的伤痕与勇气,也能读懂现在的奋斗与新生。 不是所有的纪念都要严肃到沉重。当红色故事能在朋友圈 “破圈”,当老区新颜能让网友喊出 “想去打卡”,这种带着烟火气的铭记,才是对历史最好的回应。毕竟,前辈们当年浴血奋战,不就是为了让我们在这样的时代里,既能笑着回忆过去,更能拼着创造未来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