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镇街 正文

一根甘蔗的“甜蜜账” 义乌上溪镇变废为宝大力提升甘蔗产业综合效益

发布时间: 2025-10-31 09:10:27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义乌商报记者 左翠玉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眼下,义西、金东等甘蔗种植区即将迎来一年一度的榨糖季。如何处理成堆的甘蔗头、叶和渣等废料,成了蔗农们头疼的问题。

  如何做到把一根甘蔗“吃干榨净”?上溪镇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综合利用”的原则,创新建设省级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项目——甘蔗渣生态化处置利用中心,通过饲料化为主、燃料化为辅等途径,大力提升“一根甘蔗”的综合效益,全面延长蔗糖产业链。

  10月27日,记者来到位于上溪镇吴仇线一侧的甘蔗渣生态化处置利用中心,只见货车满载甘蔗废料,一趟趟从周边村庄驶来。在占地1500平方米的框架式厂房内,堆料区、生产区和产品区等划分清晰。加工生产线上,粉碎机、搅拌机、挤压机和打包机等正有条不紊地运行。

  “义亭镇的西楼村和先田村都已开始榨糖了,今天上午运回来差不多60吨甘蔗废料。”司机沈国平介绍,上溪镇王村、祥贝村、寺口蒋村,以及义亭镇、城西街道和金东等周边村庄也开始陆续榨糖了,接下来的一个多月都会很忙碌。

  厂房堆料区内,工人们正在对甘蔗废料进行分类。“甘蔗渣饱含水分和糖分,是制作青贮饲料的优质原料,新鲜的甘蔗叶和甘蔗头也不错,我们会按照比例把甘蔗渣和叶混合,经过‘粉碎—搅拌—发酵’等工序,制作成青贮饲料后再打包、发货。”甘蔗渣生态化处置利用中心负责人裴员才介绍,1000斤的甘蔗榨汁后预计会产生约300斤的甘蔗渣,甘蔗渣饲料适口性好、营养丰富、利于长期保存,一直是四川、安徽、内蒙古等省(区)牛羊养殖场的抢手货。但部分甘蔗废料因为堆放时间过久等原因,会导致发红变质,不再适合制作饲料,这部分废料通过增加晾干、制棒等工序,制作成燃烧棒和燃烧颗粒等生物燃料。因其热值更高、排放量更少,深受榨糖厂、发电厂和水泥厂欢迎。

  眼下,岩口水库周边100多亩牧草种植基地的牧草进入收割期,这些牧草也被分批运回甘蔗渣生态化处置利用中心加工成青贮饲料。

  “这里每天可加工饲料百余吨,除销往外地,部分饲料可就地供应给西牛驿站。”上溪镇党委委员、副镇长叶俊飞介绍,天气转凉,上溪牛杂汤成了很多市民的心头好。这段时间,每天都有五六十头牛从四川、新疆等地运回上溪,再销往周边各个菜市场及牛肉摊。目前,西牛驿站的存栏量近300头。

  “一头成年牛一年需要近4吨饲料,而岩口水库周边牧草产量按一年两季计算,每亩牧草饲料的产量将近4吨。也就是说,一亩地的牧草可以养活一头成年牛,目前已实现自给自足。”叶俊飞介绍,上溪镇计划将牧草种植面积扩大至800亩以上,西牛驿站的面积也将继续扩大,牛的流动存栏量也可增至五六千头。

  随着甘蔗渣生态化处置利用中心投用,上溪镇在逐步实现区域甘蔗废料“堵疏结合”和企业增效的同时,还有助于解决秸秆焚烧污染生态环境问题。

  据悉,上溪镇的甘蔗种植面积达1000亩,按照每亩甘蔗约0.5吨甘蔗叶(包含甘蔗尾)计算,仅上溪每年产生的甘蔗叶就达500吨,义西、金东区域产生的甘蔗叶超过5000吨。长期以来,这些区域缺乏秸秆集中收储和综合利用的有效途径,村民无法自行处理大量秸秆。每到榨糖季,甘蔗收获后的蔗叶在地里焚烧或随意堆放抛撒的情况屡见不鲜,不仅导致资源浪费,还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除回收甘蔗废料,稻谷秸秆和瓜果藤蔓等细纤维的植物茎秆都可运回甘蔗渣生态化处置利用中心,进行生态化处理。”叶俊飞说,随着项目市场化运营,甘蔗渣生态化处置利用中心已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产生的部分收益用于补助低收入人群,首批已为658名低收入者发放补贴资金超7.5万元。

  
编辑: 童荟颖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