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日前,在义乌芯片小镇的一家科技企业内,香港理工大学博士辛亚运与企业负责人深入交流。他细致介绍着自己在半导体领域的研究方向和人脉资源,“希望能为义乌产业引入更多优秀人才,助力企业突破技术瓶颈。”企业方连连点头——快速发展期对高层次人才的渴求,在此次对接中找到了切实的落点。这是福田街道经济生态平台组织专家入企服务场景之一。
企业的研发瓶颈,就是街道的服务靶点。聚焦工业和服务业重点企业,福田街道构建起一套“平台+服务”要素聚合生态。他们组织专项服务小组,建立需求清单,主动上门破解研发费用归集难题。“起初,不少企业只认人员工资和材料投入。”街道经济生态平台工作人员方东辉解释,“我们协助他们梳理出研发设备折旧、人员差旅费等可归集项,让研发投入全景清晰可见。”同时,街道高效对接高校、技术中心资源,今年以来常态化组织行业研讨会,推动线上系统开发与关键技术联合攻关。
精准帮扶之下,企业创新活力显著迸发,专注于光伏监控的乔泰电子科技便是受益者之一。从传统监控转向光伏领域后,其研发投入大幅跃升——去年研发费用约500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000万元。得益于街道在研发费用归集和省级“专精特新”申报上的专业指导,企业不仅获得研发费用总额2%的政策补贴,核心竞争力也在持续夯实。同样快速成长的还有浙江奥铃娜厨房用品有限公司,这家2023年成立的公司今年已升为规上企业,并着手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模具开发等高研发投入领域正迎来突破。
数据的跃升印证着服务效能。今年1至9月,福田街道成功培育申报各类科技型企业47家,同比增长42.42%;规上工业研发费用达5128.4万元,同比激增49.7%,研发费用完成率110.16%。
当科研投入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杠杆,福田街道这套打通堵点、聚合资源的服务生态,正为企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扎实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