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义乌网11月7日讯(记者 陈佳琪 车志蒙 编辑 童荟颖)秋日的义乌“大李祖”片区,稻浪翻滚铺就金色基底,古村巷陌飘着非遗香韵,市集广场涌动消费热潮,“大李祖”片区以秋日自然风光为基底,通过业态创新、场景营造、品牌运营三重发力,将自然人文景致成功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经济收入,书写了“风景变钱景”的乡村振兴答卷。

“立秋后换了南瓜、枫叶、芦苇的秋景布置,搭配窗外桂花香,阳光下特别有氛围感。”张大酥义乌李祖店主理人孙月博介绍,她家乡村小店以四季场景焕新吸引游客打卡,入秋后客流较八月份增长五六成,收入直接翻了两三倍。同样人气爆棚的还有雾也农场,稻田里的秸秆草垛被创意打包成“瑞士卷”造型,无缝衔接花期尾声的向日葵花海,既解决了秸秆处理难题,又延续了文旅热度,月客流稳定在两三千人次。

登山览胜、非遗体验、孝义礼俗、潮玩互动……重阳期间,在“大李祖”片区的稠岩市集上,三百余个非遗手作、特色农产品摊位前人头攒动,三天时间累计吸引游客超30万人次,实现直接经济收益1000余万元,周边农家乐、民宿订单量大幅增长。

从李祖村1.09平方公里的“单点发力”,到18.76平方公里“大李祖”的“片区联动”,组团发展让秋日经济更具规模效应。“大李祖”片区携手打造的景观集群里,稻田“瑞士卷”、古村秋日庭院、登高步道相映成趣,再加上斗牛山景区、稠岩美食街等常态化业态与季节性场景互补等等,形成全域文旅体验矩阵,不仅催生百余个就业岗位,更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增收”。

资料图
“单个村发展空间有限,组团让资源活了、品牌响了。”后宅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随着81个“五好两宜”和美乡村项目落地,片区整合了各村民俗、创客、田园等优势资源。作为省级“青年入乡推动型”典型案例,“大李祖”以“村集体+强村公司+农创客+运营公司”模式聚合动能,500余名青年入乡带来240余个创客业态,通过统一品牌运营放大共富效应,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截至10月底,片区9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200万元,同比增幅20%,5月底便实现“村村过百万”。组团发展模式,让“大李祖”实现从“一村强”到“片区兴”的跨越,为城乡融合发展提供了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