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义乌网11月11日讯(记者 龚书弘 编辑 童荟颖)不久前,义乌第六代市场核心标志项目——全球数贸中心正式启用,省委书记、省长一起到现场“站台”,随后省委、省政府还在义乌高规格召开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高能级开放强省现场推进会。这充分彰显了省委、省政府对义乌在新时代开放大格局中勇挑重担的深切期望。
紧接着,第二届义乌商贸大会拉开帷幕。初看议程,以专家演讲、行业交流为主,似乎偏重“务虚”。然而,当记者与数千名经营户一同置身会场,便逐渐读懂了一场主论坛、两场分论坛背后的深意。
从全球贸易格局的重构中抢抓义乌发展的新机遇,从物流枢纽效应的加速迭代间深挖降本增效的新潜力,从“经验驱动”迈向“数据智能”的进化之路上推动“世界超市”的新变革……大会所传递的,是坚定市场信心的强音,是增强发展韧性的实策,更是精准锚定未来的路径。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之江新语》中所指出:“如果说务实是‘决胜千里之外’的实践,那么务虚则是‘运筹帷幄之中’的谋划”。
以此观之,这场看似“务虚”的商贸大会,实则是为了凝聚共识、擘画蓝图,以观大势谋全局的站位,为拓展“两个市场”、畅通“双循环”夯基垒台、蓄势聚力。

信心是稳定器
当前,国际贸易正经历复杂多变的新形势,政策不确定性上升、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技术革命重塑格局等特征凸显,多重挑战与机遇交织并存。
“放眼全球,如何在不确定中寻找确定、赢得未来,而来到义乌就能读懂未来、找到确定、把握机遇。”金华市委常委、义乌市委书记叶帮锐在致辞时说。
义乌立足变局加快深化国际贸易综合改革,着力构建国际竞争新优势。这,成为义乌抵御风险、直面挑战、勇立潮头,始终保持着信心的关键一招。
在此背景下,本次商贸大会以“国际贸易、义乌平台、精英汇聚、共话未来”为宗旨,特邀中国金融40人论坛学术顾问、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席、原重庆市市长黄奇帆作主旨演讲。近2小时的演讲阐述了新格局下中国经济取得的新成就,并在全球供应链重构的背景下深入探究了义乌贸易的新机遇。
义乌从简陋的马路市场,发展至如今的“世界超市”6.0版本,不仅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一个典型案例,更是一个地方在全球化背景下成功找准自身定位的实践范例。
黄奇帆的演讲既有宏观趋势洞察、又有实操方案指导,以深刻的智慧和力量对全球经济新趋势、贸易新规则、市场新机遇等方面的见解与思考,破解义乌“成长的烦恼”,把市场做大,把企业做强,把品牌做响,为义乌打造全球贸易标杆注入澎湃动能。同时,在单边主义抬头、全球贸易格局变化的背景下,为以义乌为代表的中国县域经济如何应对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提供新思路。
会上也分享了一组数据:义乌外贸持续为全国全省作贡献,2024年实现出口5889亿元、增长18%,居全国各县市第1位。今年有力有效应对美国加征关税的超预期冲击,前三季度,实现出口5540亿元、增长26%,总量约占全国比重1/36,超全国25个省份,对全国增量贡献率8.5%、对浙江增量贡献率47%,其中对美出口798亿元、增长30%。
尽管美国又扬言要加征了新一轮关税,国际贸易不确定性摆在眼前,但在历经国际贸易几代风云变幻的义乌人眼里,可以借用时下非常流行的一句歌词——从从容容,游刃有余。
这就是义乌的信心,市场的信心,浙江的信心。
物流是加速器
义乌制造货通全球,与高效周密的物流网络密不可分,更是义乌融入“一带一路”、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的核心竞争优势之一。
当天下午举办的第二届综合物流枢纽发展大会上,来自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国交协,以及浙江、黑龙江、江苏等省交通投资、建设领域的政府部门负责人、国企高管齐聚一堂,共话枢纽能级提升的新举措、新进展、新成效,合力谋划枢纽协同运行与物流综合服务的新实践、新质效、新发展。
“国际物流如同一条无形的纽带,将各国企业紧密相连。通过高效的物流运作,企业得以拓展市场,将产品销售到全球各地,扩大客户群体。同时,企业能够从全球范围内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会上,中国交协物流枢纽分会相关负责人提到,义乌小商品在全球市场中的一大重要竞争力,便是义乌始终立足世界谋、锚定全球干,不断闯出未来发展新动能、新空间,让物流成为义乌货通全球的关键加速器。
数据显示,近年来,义乌全力打造陆上、海上、网上、空中四条通道:陆上以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为代表,获习近平总书记肯定,发运量居全国前列、长三角首位;海上与宁波舟山港实现港务等5个“一体化”;网上聚焦全球数字贸易高地建设,以数字化推动贸易变革;空中建成覆盖全球的“空空中转”货运体系,助力“中国制造”触达全球。2025年1—9月,浙江中欧班列(义新欧)累计开行2427列,同比增长18.3%,走在全国前列。海铁联运重箱发运8.7万标箱,同比增长22.6%。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6月27日,全球最先进的智慧化绿色化国际化港区——苏溪国际枢纽港正式开港,实现了全球第一大市场与全球第一大港口宁波舟山港的无缝对接,实现港务、关务、船务、信息、管理5个“一体化”,出口集装箱量约占宁波舟山港的1/7。
会上,义乌市陆港枢纽经济发展研究院启幕,这意味着不沿边、不靠海的义乌,将凝练更多内陆港口城市的建设经验,总结更多依托商贸大枢纽的建设新成果、国际陆港大物流发展情况,为推进全国枢纽经济先行区建设,展示更多打造内畅外联高能级货物联运综合物流枢纽运营一体化的新实践。
AI是催化剂
在全球贸易格局深刻重构的历史关口,逆全球化趋势、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与全球产业链价值链重塑相伴而行,在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如何让贸易更加普惠、更具韧性、更可持续,乃至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探索出一条新路?
“义乌全球数贸中心的正式开业,正是浙江答题的开始。”在AI赋能小商品贸易流通峰会上,来自清华智谱、阿里云公共云、腾讯云智慧零售等业内大咖,给出了颇为一致的回答。
作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风向标”,义乌始终是数字经济的探路者。今年,义乌同步开发专注于小商品贸易垂直领域的世界义乌商贸大模型,推出小商AI设计、小商AI视创、AI视频翻译等13项AI应用。截至目前,该模型注册用户超3万人,AI产品调用量突破10亿次,其中深度使用AI的经营户,订单增幅超过30%,实现了效率与品牌的双重提升。
由此可见,AI在贸易领域正展现出显著的赋能价值。
“义乌是国内贸易最活跃的地方,是非常典型的商品贸易集散地。”近年来,清华面壁智能商业化的副总裁缪钧玮已经几十次踏足义乌,深入小商品市场调研,摸索AI和数字技术融入义乌贸易体系的路径。他表示,在商户的日常经营和交易行为中,有众多动作和环节是完全可以且更适合由AI技术来完成的。
AI技术不仅重塑商业生态,更将传统“货通全球”升级为“智链全球”,驱动供应链精准化、营销个性化、决策智能化,助力每一位市场参与者精准洞察商机、高效链接资源,构建未来增长新引擎。
“我们锚定全球数贸高地,坚持底层强基建、中层强产业、上层强应用,聚焦数字市场、数字物流、数字金融,打造了Chinagoods、智捷元港、义支付3大数贸平台,一体推进人、货、场,信息流、货物流、资金流等6大贸易要素数字化提升,让数字引领未来、让未来触手可及。”义乌商城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
专家指出,在义乌以数字转型推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走向纵深的过程中,虚拟数字技术与实体进出口贸易的有无相生,有望演进出可循可鉴可推广的经验和范本,为中国建立健全数字贸易治理体系,促进数字贸易改革创新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