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学子秋假图鉴:秋日“充电”,成长在窗外

发布时间: 2025-11-27 09:34:41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魏佳佳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秋意正浓,暖阳融融。当11月21日、24日及25日连缀周末形成的5天秋假如期而至,义乌校园里暂时安静下来,但莘莘学子的成长节奏未有停歇。这并非一段学习的“空窗期”,而是一次教育理念的生动实践:打破教室围墙,让社会、自然、家庭成为育人的“第二课堂”,让学子在张弛之间汲取成长养分。从家访桌前的暖心交流到名校校园的梦想播种,从手作工坊的创意迸发至山水之间的亲情相伴,一幅立体的秋日成长图景,在这座城市的各个角落里徐徐展开。

  适当放松,在规划中掌握成长节奏

  秋假的“育人温度”,始于家校之间的真诚对话。假期伊始,不少教师带着专业观察与关怀走进学生家中,家访的焦点不局限于学业成绩,而是延伸至孩子们的居家生活、劳动习惯、兴趣发展与亲子互动,与家长共商个性化育人方案。

  “老师和爸爸妈妈聊了很多,他们看到我在学习之外的进步,听到这些鼓励我特别开心!”对于五爱小学501班的廖柏凯而言,家访带来的鼓励,为他的假期注入满满活力。他的同学赵艺涵则选择在结束衢州的三日旅程后,与老师分享这份旅途收获。“我要好好整理假期见闻,等班主任余老师来家访时和她分享。秋假剩下的两天,我还要在家完成劳动实践,帮爸妈做家务!”在赵艺涵看来,假期的成长,不仅有旅途中的新鲜见识,也包括与老师、家人之间的真诚交流。

  对于学业任务更重的毕业班学生,秋假则是一个“战略调整期”。“我每天集中学习4至5小时,剩下的时间去玩、去运动、去做我喜欢的事!”在老师们的建议下,许多学生划定了科学的假期节奏。今年初三的李静月选择在家安心复习,将假期作为查漏补缺的“黄金期”,“我想把数学函数和科学电路这些薄弱点集中攻克,比盲目刷题更有效。”这种精准覆盖的学习方式、有张有弛的学习节奏,让她既学得扎实,也玩得尽兴。

  时间管理的智慧,亦在小学高年级学生心中悄然萌芽。记者在采访中遇到了刚结束“时间管理课”的学生吴涵硕和程铂乐。两位同学不约而同地在假期伊始就高效完成了书面作业。“我学到了如何把时间合理利用起来,不要浪费在拖拉上。”程铂乐告诉记者,“所以,我在秋假第一天已经把作业全部写完了。”这种对时间的主动掌控感,正是秋假希望赋予学生的关键能力之一。明年要面对小学毕业考的吴涵硕表示:“秋假让我不会像上学那会儿,时时刻刻紧绷着。适当放松,反而让我更有学习动力。”他在复习之余安排了后宅李祖村之行和德胜岩爬山,还打算跟奶奶学习竹编工艺。

  与此同时,一批学子则将目光投向了高等学府,在研学中触摸大学的脉络。浙江大学就迎来了数十位来自义乌的参观者,同学们不仅漫步于现代化的紫金港校区,在校史馆中触摸浙大的历史文脉,更走进国家级流体实验室,近距离观察前沿科技成果,并在机器人创新基地与冠军机器人互动。“我感兴趣的东西很多,所以我想了解大学的社团生活是什么样的。”六年级韦韫菀提问道,浙大学霸在面对面交流中给予详尽解答,让她对未来的学习与生活图景有了更具体的想象。早早给孩子报名研学活动的何羿宣爸爸道出了许多家长的心声:“我希望孩子们能在游学的过程中,确立自己的目标,增加学习积极性。”这种来自真实环境的沉浸式激励,让“名校梦想”的种子在少年心中悄然种下。

  实践探索,在“玩”中解锁核心素养

  走出书房,一个更为广阔的“能力锻造场”在秋日下铺陈开来。各类社会实践与创意活动,将“玩”升华为一种深度学习,让孩子们在亲身体验中解锁观察、协作与创新的核心素养。

  在义乌商报小记者团社会实践基地——遇见星期八书咖,一场“福尔摩斯探案破案体验活动”让孩子们过足了“侦探瘾”。在剧情引导下,他们认真学习在玻璃杯上提取指纹的技巧,还在书架间细致搜寻线索碎片,分组讨论推理案情。“原来侦探要懂这么多知识,比看动画片还过瘾!”小学五年级的孙子依举着从玻璃杯上提取到的指纹卡片,兴奋地分享收获。这种角色扮演式的活动,将孩子们天然的好奇心转化为探究的动力,在欢声笑语中悄然培养了观察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同样将“寓教于乐”理念贯穿始终的,还有义乌市党群服务中心推出的“啊秋!收了个秋”秋假主题活动。活动现场被打造成一个秋日主题乐园,八个创意摊位构成了一个微缩的社会实践圈。从构建微型生态系统的“微缩星球”,到探索生命科学的“蘑菇实验室”;从体验稻谷脱壳的“幽幽听谷声”,到发挥艺术创想的“谷物拼拼乐”和“拼豆绘秋日”,再到促进亲子协作的“新米品鉴会”……活动内容横跨科学、艺术、农事与生活技能。

  初一学生方可人与妹妹一起来参加,她坦言:“我感觉活动很有意思,可以让我在学习之余换换大脑。比如亲手触摸稻谷的形态,聆听脱壳的声音,让我更真切地理解‘粒粒皆辛苦’;亲手搭建一个生态瓶,观察水、空气、植物构成的循环,比课本上的图解更能直观展现生态平衡的原理。”市党群服务中心的活动,正是精准地抓住了“体验”这一核心,让教育在动手实践中自然发生。

  更有意义的是,这类活动常常是亲子关系的“润滑剂”。小学五年级的周依枝在家长陪伴下参与制作饭团,共享其中乐趣。这种“共学共玩”的模式,为家庭情感交流创造了鲜活的场景,让孩子在陪伴中成长。

  回归本真,在自然与陪伴中积蓄心力

  秋假的更深层意义,还在于引导学子回归生活与本真,在自然的美景与亲情的陪伴中,涵养品格,积蓄面向未来的内心力量。

  “这趟旅程没有内卷只有欢笑,没有说教只有陪伴。”小学五年级学生毛子洋的妈妈在朋友圈晒出了母子俩的徽杭古道徒步照,13.5公里的路程,他们踩着落叶声响翻山越岭,疲惫时席地而坐分享零食,在山水间释放天性。“当我们一起站在山顶,看到彼此通红的脸颊和亮晶晶的眼睛,那一刻的成就感,是任何东西都无法替代的。”这场徒步不仅是亲子间的心灵对话,更是一场将意志磨炼与自然教育完美结合的成长礼。

  假期里,不少家庭把课堂搬到大自然和历史长河中。小学四年级的罗伊星终于轻触到了课本里的“长江”,江水的微凉让“大江东去”的描述变得鲜活。小学三年级的金盛诠和父母完成了南京“特种兵之旅”,从明孝陵的庄严肃穆到夫子庙的烟火气息,历史与现实在旅程中交融。小学六年级的周景翼和弟弟在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度过了充实的六小时,专业讲解老师带领他们解读陶俑密码,临别时赠送的陶俑小样,让文物保护的种子在孩子心中萌芽。

  同样选择拥抱自然的,还有刚在2025年义乌市中小学田径运动会上夺得小学男子200米、400米项目“双冠”的六年级学生林昊。他和父母利用秋假到神仙居旅游,“我想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放松下心情。”对他而言,从跑道上激烈的竞逐切换到山水间的宁静漫步,是另一种形式的“充电”,让疲惫的身心在自然的怀抱中得到深度疗愈。

  此外,红色教育也以生动的方式融入假期。小学五年级的贾果果参加了一场在城西街道分水塘的红色亲子活动。他领取了《红色寻迹手账》集章,聆听了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还跟着穿长衫的演员诵读《共产党宣言》,最后用古法拓印“真理”二字。他说:“我把拓印的作品贴在了书桌上,这是我最有意义的秋假!”这场“真理之旅”,将家国情怀与理想信念,以一种可感、可触、可思的方式,深深烙印在孩子心中。

  无论是行走于古道,徜徉于山水,还是沉浸于历史,秋假都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宝贵的情感“缓存区”,让他们得以从日常的学习节奏中暂时抽离,在与家人、与自然的深度连接中,重新蓄满积极前行的能量。

  记者手记

  秋假期间,最动人的莫过于孩子们眼中的“光”。那是廖柏凯谈及家访鼓励时的自信,是韦韫菀憧憬浙大社团时的向往,是毛子洋登顶古道时的雀跃,也是贾果果拓印“真理”时的专注。秋假从不是“偷懒”的借口,而是教育“留白”的智慧,它让学习跳出课本,让成长融入生活,让亲情不再局限于餐桌对话。当孩子们带着生态瓶、拓印作品、徒步照片重返校园,他们带回的不仅是假期记忆,更是自主规划的能力、动手实践的底气与亲情滋养的能量。这场窗外的成长,恰好是素质教育的生动注脚。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3120250002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