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舌尖上的东河肉饼世家:一家四代把肉饼当成事业来做

发布时间: 2019-06-28 09:05:53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孙丹玲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东河肉饼世家”:张爱珍、何碧香、阿华。

  有一个成语叫“脍炙人口”,字面意思是形容一种东西特别好吃。脍炙之香美,会令人垂涎。义乌东河肉饼,又叫“夹肉双层麦饼”,是把面团拉成一个薄如宣纸的大饼,放进一口平底锅中油煎而成。薰香、色若琥珀,是义乌十大名小吃之一。它就是用面皮包着的“脍炙”,让人垂涎欲滴、欲罢不能。因此只要吃过东河肉饼的人,大多不会忘记那独特的风味。

  何碧香:当年一天卖几百个肉饼,现在卖几千个

  昨天,记者来到义乌城西街道工商街“肉饼世家”店。店主阿华今年38岁,这是他与母亲何碧香一起开的店。据阿华介绍,店里一天最多能卖几千个肉饼。

  “老板,来20个肉饼,打包带走。”来自东阳的何先生特意开车到城西街道“肉饼世家”店买肉饼。他说:“我差不多半个月来一趟,每次在店里吃完后打包一些回家。这里的肉饼手艺正宗,味道好。”像何先生这样的铁杆粉丝,“肉饼世家”店有很多,在阿华的店里,有的顾客最多一口气能吃8个饼。

  据阿华介绍,有记忆以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就知道外婆在当时东河公社饮食公司上班,外婆曾是东河公社饮食公司最早一批职工,专业制作东河肉饼和其他面食。

  当时的义乌县前街有县政府第一招待所和第二招待所,凡是县政府有重要客人入住招待所,外婆就会被县政府办事员专车接到招待所制作东河肉饼招待客人。

  阿华介绍,退休后的外婆在自家门口重操旧业,每逢农历三、六、九东河集市,外婆就会在自家门口摆个简单的肉饼摊。

  “我读初中的时候,每次经过外婆家门口,凡是碰到东河集市外婆摆摊那天,远远就能闻到小巷深处飘过来的阵阵肉饼香,把我给馋的呀!”

  年事已高的外婆后来把手艺传承给了阿华的母亲何碧香,何碧香在当时东河市基最热闹的地段租了店面,接过母亲的“事业”。20多年来,肉饼店铺搬迁了好多次。

  当时东河肉饼的主要原材料是葱和肥肉,“那时候没有肉的味道,是油的味道。”那时候一般吃不到东河肉饼,只有端午、中秋、春节等节日,或者娶媳妇、嫁女儿等喜事时才会煎肉饼以示团团圆圆、百年好合。那时也没有平底锅,擀面、烤饼,手续繁琐,“一大早开始准备,到能吃上饼,已是中午或者下午了。”

  今年73岁的何碧香从10岁起,就跟着母亲做肉饼。做肉饼前,把盐放进面粉里,夏天必须在2小时内发面,那时候没有冰箱,面一发酵必须快速把饼做完。

  那时的农村,茶馆是最汇聚人气的地方。何碧香开的茶馆,兼卖东河肉饼等美食。“那时候条件不好,但一天也能卖几百个肉饼。”只要何碧香开始煎饼,周边便会围上很多人。

  一辈子做饼,何碧香可谓是东河肉饼发展的见证人。她说,肉饼价格从当年的五分钱到五角、一元再到现在的三元,可谓反映了义乌时代变迁。据她介绍,之前在东河,自古有“传女不传男”的风俗,不过如今自己的子女个个都会做肉饼。说到这,她提起了自己的女儿张爱珍,称女儿在东河肉饼行业中可谓是佼佼者。

  张爱珍:把肉饼做进美国“总统餐厅”

  在“东河肉饼王”店里,记者见到了阿华的姐姐张爱珍,曾被人称为“肉饼西施”的她素面朝天,穿着围裙在拉饼,动作麻利。她五官标致、谈吐优雅,看得出年轻时是位聪明伶俐的美女。

  张爱珍是姐弟五个当中的老二,目前是东河肉饼非遗传承人。在一次次的美食比赛中,张爱珍脱颖而出,拿回了一堆奖。2018年,张爱珍被义乌组派非遗代表团赴美国友好城市马斯卡廷举办特色文化展示交流活动,携手“中国之窗”一道在马斯卡廷共庆中国传统佳节,切实推动两市友好交流合作。

  在一周的文化访问中,受当地誉为“总统接待餐厅”的马斯卡廷餐厅邀请,张爱珍表演了东河肉饼的全套制作技艺。她表演的魔术般做饼技艺加上东河肉饼的美味让不少外国友人啧啧称奇。

  据张爱珍回忆,在马斯卡廷餐厅的外国友人起初不知道什么是东河肉饼。对于中国美食,他们只听说过煎饼果子、水饺、炸猪皮等。东河肉饼的外观一下子吸引了不少外国友人,经过品尝后更是赞不绝口,甚至有的连吃四五个还直呼不过瘾。

  今年47岁的张爱珍已做了25年的东河肉饼,对制作方法了然于心,还对煎肉饼的火候掌控得很准。张爱珍说,以一天做400个肉饼来算,25年来,她已足足做了300多万个肉饼。她凭着娴熟的东河肉饼制作技艺,先后被餐饮行业协会授予“肉饼大王”“面点大师”等荣誉称号。

  与此同时,张爱珍不断推出肉饼新品种,前来品尝的客人越来越多。从传统单一的肉饼,到现在以传统为主、兼顾营养均衡和色彩搭配,东河肉饼开拓出了新的路子。

  此外,张爱珍还鼓励儿子何彬洋也开起了肉饼店,把肉饼事业做大做强。“我希望能把东河肉饼一代代传承下去,这是我们肩负的使命。”

  何彬洋:90后做饼大王立志做大肉饼事业

  何彬洋今年27岁,却已有开肉饼店4年的经历。今年4月,他到金华古子城的金华饼一条街,开出自己的东河肉饼店。

  身在肉饼世家,从小耳濡目染,何彬洋很早就会做饼。“小时候看外婆做饼,长大了看老妈做。”大学毕业后,何彬洋学会经营肉饼店的一整套流程,于是决定自己开店。

  学体育的何彬洋,原本的志向并不在此。大学毕业后,何彬洋在杭州一家健身房上班,在母亲的劝说下,回到义乌。“我原本想做一名体育老师或者教练,没想到干了做饼的行当。”何彬洋笑着说,作为一名90后大学生,何彬洋首先要克服的是自己的心理关。

  “起初,做肉饼最不能接受的是自己的形象。”何彬洋向记者敞开心扉,夏天,做肉饼的时候不能开电扇、开空调,最热的时候只能穿着一件背心,不停地喝凉茶,防止中暑。为此,还被人称为“背心哥”。

  每天早上7点开门,晚上7点关门,工作12个小时。关了店门后,何彬洋常常去健身。他说:“每天比我妈开店的时间要短一些,我希望有自己的生活空间。”

  手上是面粉,身上淌着汗。很多次,何彬洋向母亲抱怨,想放弃做东河肉饼的生意。母亲总是苦口婆心地劝他,生在肉饼世家,希望他能把肉饼店传承下去。

  “能够传承这门手艺,现在我觉得很幸运,把一家店经营好,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现在,何彬洋的店铺已经积累了一批老顾客,看着他们享受自己做的美食,他觉得很满足。

  “我想让东河肉饼传播得更远,让更多的人爱上它。”接下来,何彬洋计划在金华地区陆续开出东河肉饼分店。对此,他信心满满。

  记者手记:

  肉饼在东河非“俗物”,东河肉饼分上下两层,中间夹馅,有着上下合一、中生果实的团圆美满之意。

  在与肉饼世家三代人的交流中,记者能感受到他们对于东河肉饼的热爱与执着,东河肉饼味美,而做饼人吃苦、坚持的精神更让人震撼。

  作为地方小吃,东河肉饼在国内可谓家喻户晓,而且还做进了美国的“总统餐厅”,不由让人翘首称赞。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