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名家专栏 正文

书法产业化,能走远更要守初心

发布时间: 2019-12-17 09:38:36 来源: 浙江新闻客户端 作者: 李攀

  长期以来,书法产业化面临的争议不小,这是因为书法是否该产业化以及该如何产业化尚无共识。不过,先摸着石头过河,走出自己的一条路来,不失为不错的选择。早在2012年,浙江财经大学就成立了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开创了中国书法产业研究的先河。在一所非艺术类高校创办全国首家书法产业研究院,到目前为止也是全国唯一一家。

  作为世界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法具有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内涵。在古时候,谈论书法只是极少数文化人的事情,能写得一手好书法的人更是凤毛麟角。如今,电脑打字替代了纸质的书写,即使对书法有所涉猎的人也不多了。书法,似乎正在从人们的生活和视野中褪去。书法的进一步提高、发展、推广、普及与走向国际摆在了广大书法家的面前。

  书法产业化实际上就是试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书法艺术与产业化发展有机结合的生产方式给书法艺术注入生命力。书法的价值除书法作品本身的经济价值之外,还有间接的商品价值。说白了,这样一来书法能够在市场中产生更多的效益,从而让书法获得更多的传播和关注,吸引更多人了解和学习书法,从而传承和弘扬书法文化,但前提是,书法市场的规范、成熟、繁荣,才能带动整个书法相关产业的高效运转。

  这意味着,在未来,书法人才不能一味囿居书斋,孤芳自赏,而是要博观约取,适应市场化发展。显然,中国书法产业研究院院长黄建新早看到了这一点,研究院开展了先行先试的探索。在浙江财经大学的课堂上,选修书法的学生既能学书法学、产业经济学、创意学和管理学等核心学科,也要学历史学、政治学、规划设计学、法学等其他学科。更为重要的是,在研究员努力下,书法走入了寻常百姓家。

  近些年来,研究院组织师生定期下乡给村民们普及书法知识,教村民们写书法,帮助村干部规划乡村文化建设,提供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等等,让许多乡村的面貌焕然一新。以浙江省首批书法村“上田村”为例,村民学习书法氛围热烈,从六七岁的儿童到七八十的老者都参与其中。同时,村里组建师资队伍,成立专门的书法创作与培训基地,免费提供笔、墨、纸、砚以及培训。此外,每年举办书法暑期培训班、书法比赛。

  窥一斑可知全豹。师生定期下乡,既帮助师生把所学化为所用,也让村民受到了书法的熏陶,让书法在乡风文明的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乡村振兴。尽管这样的形式,不能代表书法产业化的全部,可能也不是书法产业化的做好现实,但无疑为书法产业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也为高校书法教学提供了有益借鉴。

  当然要看到,书法产业化道阻且长。在错综复杂的市场关系中,如何维系书法本身的艺术水准?在利益面前,有时最容易迷失的就是初心。因此,必须建立起必要的诚信体系和监管制度,确保书法艺术在市场关系中能够不为利益所迷惑,能在传承中得到升华,这并不容易,而这也是书法产业化过程中必须要直面的难题。

编辑: 王时倩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