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8月12日是中国义乌网正式上线一周年的日子。为体现中国义乌网扎根义乌、服务本土的理念,特于8月12日启动中国义乌网《遇见义乌》新闻行动。走进义乌城市乡村,诉说义乌土地里的故事,发掘本土文化,与网友一起遇见最美的义乌。
中国义乌网8月12日讯(记者 毛旭倩)两对老夫妇,一位牧羊人,一对爷孙,一位独自生活的老妇人,八位常住居民和他们的家园,这里是义乌最南端的村庄大门里村,大山深处,生命之花傲然绽放。
丫溪、井谭、胡陈、石牛栏、大门里……绵延数公里的枫坑峡谷,湖光山色里,一个个山区小村分布在两侧,大门里村位于最深处,再前行二十余公里,便是永康境内。
夏莹娣:大门里村的“外地媳妇”
早晨七点,夏莹娣和她九岁的孙女起床梳洗完毕,准备去菜地里摘菜,孙子孙女来这里过暑假,让她的生活热闹起来,也成了甜蜜的负担,“三个小孩,带不过来,太吵了。”
“我是江苏盐城的,年轻时他赶蜂来到这边认识的。”21岁生了第一个孩子,现在,64岁的夏莹娣已经有了好几个孙子孙女,几十年过去,早已习惯了这里的生活。“大门里村养蜂的人很多,外地媳妇就有十几个,内蒙古、广西、贵州、江苏的都有。”养蜂人和他的家庭都有过四海为家的生活,如今,村里人在外定居生活的占多数,夏莹娣成了目前唯一住在村里的外地媳妇,不过开学之后,她也要到赤岸镇上,“孙女上小学了,要去镇上住照顾她。”
陈新兴:三代养蜂日子过得飞快
“12月去广州赶蜂,那个时候有草籽花。”80多岁的陈新兴和妻子居住在村里,对过去全国各地赶蜂的场景记忆犹新。家里三代人养蜂,时至今日,这份事业传到了儿子手上,“过去养洋蜂,现在就在家养养土蜂。”陈新兴说,家里现在有一百多箱蜜蜂,由儿子在打理。
外人觉得山里生活单调乏味,但陈新兴舍不得离开。“现在家里有车,去外面很方便,习惯了这里的环境,只是觉得日子过得飞快。”话语间,陈新兴亲手调制了两杯蜂蜜水给中国义乌网记者品尝,一杯下肚,只觉得从未有过的沁人心脾的甜。
陈新印:山里的牧羊人
记者见到陈新印时,这位地道的农民正在家里制作蜂箱,在大门里村,这是一门养蜂人必学的手艺。只见小小的房间里,堆满木材、工具、蜂箱半成品。陈新印说,最快时一天可以做三四个蜂箱,做好了有人要就卖,没人要就自己用,做这个还是为了打发时间。
看似轻松随意的生活其实也不空闲,除了养蜂,陈新印今年还养了三十多头山羊,在后山上有羊舍,平时照顾它们也是份不轻的活儿了。儿女都在外生活,妻子也在外务工,陈新印一家也参加了义乌的“下山脱贫异地奔小康”,“山下的房子什么时候建好,就搬走了。”陈新印说道。
养蜂、养羊、养育孩子,大门里村的生活简单也美好,村民们还告诉记者,近年来这里也逐渐有了游客的足迹,自家产的蜂蜜也因此有了新的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