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时,我只是一名学习成绩中等的学生。如果没有学校的‘北斗’文学社,我可能还是一个内向、自卑的孩子。北斗,对我影响是巨大的。”昨天,95后贝慧慧回到义乌三中母校,参加义乌市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研讨会时,谈起校园文学社对自己的影响,这个阳光女孩微笑着说。
贝慧慧现在是义乌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多次获省内外中学生作文大赛一等奖,被全国中小学文学社评为“十佳小作家”。最近,她记录高中三年学习生活的随笔集《一往而深》正式出版。
内向女孩在文学创作中找到自信
贝慧慧去年毕业于义乌三中,现就读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学习戏剧影视导演专业。“现在,我在大学校园里办了汉服社、开微信公众号发布自己的随笔文章,拍摄舞台剧,在喜马拉雅上录制美文,学习生活忙碌而充实。”贝慧慧说,“是母校的北斗文学社让我对自己越来越有信心耕耘好自己的文学天地,让我变得自信开朗。”
“文学对于我来说是一个不断寻找自己,认知自己的过程。”回忆高中三年,她说自己在文学社受益匪浅。贝慧慧从小喜欢阅读,庄子、老子、玄幻小说她都会涉猎。小学、初中都在农村学校就读的她,高中时,作为一名择校生进入义乌三中,面对新的环境有些不适应。“我不敢和男生讲话、和女生也没有共同话题,听不懂同学们聊的韩剧,连陈奕迅是谁也不知道。”就在她觉得自己与新环境格格不入时,一本往期的《北斗》文学校刊进入她的视野,里面刊发的学生作品都是自己真情实感的流露。“原来,这样的随笔也能在校刊上发表。”喜欢写作的贝慧慧感觉发现了生活的一抹亮色。
那会,青春期女孩的情愫暗生,她把这些感情写成了随笔作文,向校园文学社投稿。原以为老师会批评这类主题“不积极向上”的作文,没想到,老师认真看完后,说“写得不错”,随后刊发在《北斗》杂志上。这给了她莫大鼓励。
之后写作兴趣被逐渐激发,文学像是为她指明了一个新的方向。加入校园文学社,和老师同学交流文学、聆听文学大家的报告讲座,参加各类作文比赛,结识一批校内外爱好文学的同龄人,贝慧慧封闭的内心开朗起来。
高三时,她决定打算艺考,并独自一人跑到杭州、上海、郑州、长春等地的高校参加校考。她说爱上文学,让自己的受挫能力越来越强,最终被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录取。将来,她希望自己能从事影视制作等方面的行业,“把我心中更多的文学浪漫因子,转化为真实可感的故事影像。”
坚守16年,结出一批文学硕果
义乌三中北斗文学社成立已经有16个年头,俞天白、贾献文、王宗仁等一大批有影响的作家曾到校举办讲座,与师生开展文学交流。这16年,一大批学生的文学“潜质”转化成了“特质”,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有10名学生出版了作品集,九位学生成为地市级作家,学生在品牌报刊上发表作品200余篇,250余位同学在国家级各类作文竞赛中获得一、二等奖。北斗文学社被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省学联评为“十佳优秀社团”,学校被评为“全国十佳文学校园”。
该校校长张红刚说,国家最近发布了学生应具备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其中人文素养放在突出的位置。而文学社团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心理素质、实践能力。
义乌三中从北斗文学引进“对话”机制,尝试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塑造学生的健全人格,坚持“让作家走进校园,与社员展开对话;让学生走进社会,与人文展开对话;让学生走进作品,与作品进行对话;让教师走进《北斗》,与学生进行对话;让学生在课题研究中学习写作、学会做人”,逐步形成了“引进对话、弘扬美德、健全人格、修炼德行、浸染文化、和谐德性”的育人模式,使学生的个性得到了最大的张扬。
张红刚说:“这16年,北斗文学社的坚守几乎与高考功利无关;这16年,我们一直在追求,因为它不断地提升着师生的文化素养,净化着学校的育人土壤。这16年,我们一直在探索,探索学校特色和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机融合。”张红刚表示,在新一轮课程改革征程中,学校会继续坚持“以文立校”的办学理念。
可喜的是,今后,像贝慧慧这样喜欢文学的中小学生,将有更多机会参与文学交流创作,实现文学梦———昨天,义乌市中小学校园文学社团建设研讨会在义乌三中举行,来自义乌各中小学校的老师聚在一起,探讨义乌校园文学的发展。
(通讯员陈桦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