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0月7日讯(记者 龚书弘)“十来年前,佛堂、赤岸的老百姓一有时间就会过来义亭玩,当时的重阳街真的出名到了别的县市,可惜……”铅华散尽,繁华不在,在重阳街生活了50多年的朱老先生满是感慨。一台相机、一双帆布鞋、一个寻迹心情,中国义乌网带你走进义亭重阳街,一同感受时光留下的印记。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在重阳街口,老街居民揉揉惺忪的睡眼,一个懒腰,一个翻身,可口的包子面条就足以让你流下口水。或许是因为没有了城市的喧嚣,阿公阿婆在街两边摆出自家种的绿色蔬菜,那吆喝声都变得悦耳动听。
“我在这儿住了快60年,最早在这里开面馆,面条就两毛钱‘一斗碗’,后来卖过坚果、茶叶,邻居换了不少,而土地还是这个味道。”朱老先生告诉记者,“我家的老屋前两年台风吹坏了一次,现在也不敢住了,儿子女儿都想把我接到城里,但我不想离开。”
在朱老先生家不远处,曾经热闹非凡的菜市场、集市区也繁华不在,“话吧”也布满了厚厚的灰尘,地上坐着一位老人戴着泛黄的眼镜,认真地为邻居补着鞋底,那专注、有力的针线交织,似乎时光老人也不愿带走老街古朴的痕迹。
转入街后的居民区,似乎蓬勃的朝气与这里无缘,更多的是一种“落魄感”。失修的矮平房顶杂草丛生,破旧的院门外随意地放着废品,很难想象过去重阳街那闻名遐迩的热闹景象。
日升而作,老街的居民也开始忙碌起来,一切都像从未改变,又像在等待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