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村”篮球场摇身一变成了菜市场。
“新村”内餐馆占道经营,污水横流。
“老村”内垃圾堆积成山。
中国义乌网10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健贤)为了改善村民生活水平,提高生活质量,我市通过旧村改造来实现农村现代化、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但旧村改造的过程成了不少村庄的“阵痛期”,尤其是旧改时间较长的村庄,村民们的生活环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面临“脏乱差”的窘境。
最近,全市开展农村环境“十佳村十差村”评选,正在旧改的江东街道下傅村因为环境卫生“脏乱差”,整改效果不明显,连续两个月上榜“十差村”。10月15日,记者对下傅村正在旧改的“老村”和已完成旧改的下傅小区进行实地走访,发现不管是“新村”还是“老村”,都存在严重的环境卫生脏乱差问题。
“老村”环境卫生差村民盼旧改
下傅“老村”位于义乌江沿岸。据村民介绍,下傅村本村人口有3000多人,正在分批实施旧改。其中,部分村民已经完成旧村改造,落户下傅小区,即下傅“新村”;“老村”被丹溪路划分成两部分,靠近江南一区的“老村”内有房屋正在建造,靠近经发大道一侧的“老村”内还有不少村民和外来务工人员居住着。
记者查看了下傅“老村”的情况,发现村内环境卫生堪忧:已经拆掉的房屋废墟上垃圾成堆,没有拆掉的房屋,其房前屋后也杂物堆积,污水横流。“租住在村里的很多是废品回收人员,他们将回收来的废品堆在路上,我们也没办法。”村民傅先生说,“现在一些村民都住上了新房,环境卫生比这里好多了,我们都很羡慕。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轮到我们旧改,希望旧改之后能从根本上改变这样差的环境卫生情况。”
除了环境卫生差,记者还发现下傅“老村”内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村内寺庙边堆放着许多木材,寺庙门口放着不少燃烧之后的香蜡残留物。记者询问寺庙内的村民是否备有灭火器时,村民说寺庙内没有灭火器,这寺庙一般也不会对外开放,只有每月农历初一或者十五才会开门。
此外,记者还走访了下傅“老村”的几户村民家庭,因为基础设施陈旧,存在诸多用电安全隐患,而且大部分房屋内居住的外来人员比本村村民还多,村民家里一般也不会放置灭火器,想想都让人害怕。
“新村”乱象丛生亟待整治
下傅村连续两次上榜“十差村”,不仅仅是因为“老村”环境卫生差的问题,还因为“新村”内乱象丛生。
下傅“新村”位于经发大道与江东路交叉口西南侧,与“老村”相比,“新村”的基础设施要好很多,房屋鳞次栉比,道路宽敞平坦,但环境卫生却同样令人担忧,实在让人看不过去。
为了满足大家的生活需求,下傅“新村”内引进了许多饭店、餐馆、水果店、小超市。可是大部分店面都存在占道经营的情况,尤其是饭店、餐馆,有的把厨房搬到了门口,有的把餐桌摆到了人行道上,污水、厨余倾倒在路边水箅里,又脏又臭,严重影响周围村民生活。除了这些店面,“新村”内的托运部、小加工厂也存在严重占道情况,房前屋后都堆起了大量货物。
在下傅“新村”的篮球场上,记者发现了一个奇怪现象:原本用来运动的篮球场,却成了小区的菜市场,路面污水横流;绕篮球场一周的水沟,原本用来排放雨水,全成了污水沟,臭不可言,周围的绿化带里也堆满了垃圾。“村里没有菜市场,为了方便居民买菜,就把篮球场用作菜市场。”一位正在买菜的村民告诉记者,“离我们最近的江南菜市场在江南一区那边,要走那么远的路去买菜,太不方便了。”
此外,记者走访中还发现,下傅“新村”内有不少楼房墙面上都被人涂写上了许多小广告。“这些小广告最烦人了,都是用黑色记号笔写的,擦都擦不掉。时间长了,字迹好不容易褪淡了,却又被人涂上新的。”村民们都很反感这类小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