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语:三挺路夜市(宾王夜市),是义乌唯一的由政府开办、归义乌市市场开发服务中心管理的正规夜市,到目前为止,其摊位数、商户、客流量等规模均属义乌最大。16年前,该夜市的前身是城中路原针织(袜子)市场,当时开办的意图是为了照顾下岗工人和待业青年。经过搬迁后,三挺路夜市逐渐发展成为义乌最著名的夜市。
每天下午,三挺路上的车辆就会全部散去,一个小时后,这条宽阔的马路上就布满了763个摊位。三挺路这个每天客流量上万的神奇夜市,造就出一批百万富翁。为此,本报今起推出三挺路夜市系列报道,为读者讲述三挺路夜市的故事。
下午4时,江西人金祚跃吃过晚饭,收拾了两车货件,同妻子一起把两辆三轮车拉到义乌市三挺路夜市———他是763名摊主之一,在这里摆了16年夜市。对三挺路夜市的整个发展历程,他是有发言权的亲历者。
八平方米摊位一年租金26.5万
昨天傍晚5时30分左右,在花了40分钟搭建和整理摆放好商品后,金祚跃和他的两个雇员开始准备迎接客人,他们要忙到凌晨2时后才能收摊回家。白天,他们还要到小商品市场进货,遇到下雨天才难得休息。
说到摊位费,金祚跃不得不说起“炒摊人”。金祚跃在三挺路夜市租了两个摊位,面积加起来也就八平方米。今年,他花了26.5万元从“炒摊人”那里租下一年的使用权。按照一年365天算,这两个摊位每天的成本就在700多元。
“炒摊人”最初指的就是763名摊位经营权的拥有者。每年3月14日,他们通过抽签的方式,以5000元一年的价格从三挺路夜市管委会租下摊位,再通过各种中介将摊位的使用权租给像金祚跃这样的经营者。后来,这些拥有者和中介都被称为“炒摊人”。三挺路夜市管委会办公室主任吴深航解释,多年来,这种现象的出现缘于摊位的供不应求,为此管委会也出台相应办法抑制这种行为,但收效甚微。
“2008年到后来的四五年间,是摊位炒得最凶的时候。”金祚跃说,三挺路夜市的“黄金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摊位费已趋向平稳。金祚跃每年都会从不同的“炒摊人”那里租同一个摊位,价格也高低不同。
他们中出过千万富翁
“何止百万富翁,他们现在都是千万富翁了!”来自丽水的干上林也是一位“老资格”,他在三挺路夜市卖了十几年衣服,对于夜市里出的各种传奇,他比较知悉。
干上林说,前几年生意好的时候,的确有不少人赚了大钱。他们中的一些人在拥有了起步资金后,转行干别的生意。“有赔也有赚,但基本上都过得还不错,特别是几个眼尖的,或者说运气好的,前几年买了两套房子,按现在的价格,他们都是千万身家打底了。”
“许多年轻人都很有想法,想做百万富翁,但现在不比以前,要抓住机会很难。”干上林说,干这行的人都很有干劲,看到有人发财,不少年轻人也想来搏一把,但能成功的却是凤毛麟角。
生意不比以前 老外也“学精了”
记者走过三挺路夜市的一家美甲店,见四名店员都在低头玩手机。店主张立国告诉记者,这两年来,夜市的人少多了,听周围的一个摊主说,都到10月中旬了,摊位的成本还没有收回来。
“做生意总是这样,有好也有坏。”张立国说,受这两年经济总体形势下行的影响,生意确实不好做。“以前就算做得再累,有钱赚就不辛苦。比起每天忙碌的劳累,生意不好更让我心累。”
“以前老外来买东西,基本上不会讲价钱,然而现在老外都学精了,赚不到多少钱。”张立国说,夜市把卖给老外的东西也称作“外贸”,而大批量的“外贸”则是赚钱的主要来源。少了这一块,每天的营业额就下降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