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11月1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刘军)镇、街道环境卫生治理往往面临执法力量不足、定人定岗不到位、整治回潮等问题。记者昨日从执法局苏溪大队了解到,通过深入推进“与村联动”、“村村互动”工作机制,困扰着环境治理方面的一些“顽疾”正一点点消除,也赢得群众的一致好评。
胡宅村两大“顽疾”正根除
胡宅村处于苏溪镇的主镇区,苏溪主干道———人民路贴村而过,生意兴隆的苏溪综合市场扎根村中。长久以来,数百流动摊点的乱设、数不清的各类车辆的乱停放,不仅是胡宅村的“顽疾”,也是苏溪镇环境治理的焦点。
一次次整治、一次次回潮的怪圈让苏溪镇尤其是行政执法人员警醒:必须紧紧依靠村里的力量,形成取长补短、齐心协力之势,环境治理才能事半功倍、实现长效管理。在镇政府的重视下,执法局苏溪大队与胡宅村建立了一起面对难题、一起研讨对策、一起展开治理、一起巩固效果的“优势互补、共建整洁”工作机制,取得了令人刮目相看的好成效。
针对车辆乱停放问题,胡宅村两委拿出靠近人民路和苏溪综合市场附近的黄金地块,在镇创建办、交警、执法大队等方面的协助下改建了两个规范的中型停车场,基本满足附近车辆的停车需求。针对大量流动摊点路边设摊、村民随意找“点”销售自产农产品的状况,执法大队和村两委在广泛征求广大摊主和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在紧邻苏溪综合市场的一块空地上设置了可容纳三四百个摊点的自产自销区。原本路边随意设摊的摊主于是有了固定的经营场所,每天交易火爆。
有了停车的场地,有了经营的场所,但一个新的问题出现了,一些人只图自己方便,车辆乱停放、摊点肆意设现象时不时出现。如此,“定人定岗”显得十分重要。可是,执法大队任务繁重,执法力量无法满足日常全天候的“无缝监管”。执法大队负责人与胡宅村两委干部又坐到了一起。“你们面上指导、监管,日常秩序维护由我们村里承担。”胡宅村两委干部这样说。于是,村里二三十位平安服务队的队员成为了村容村貌的管理者、维护者,每天在一线疏导交通,劝导乱停车、乱设摊行为。
停车进位、摆摊进点,执法队员面上监管、平安服务队的队员不间断劝导,镇容执法实现了堵疏结合、全面覆盖、有力有效,胡宅区块环境卫生、村容秩序明显好转,停车乱、设摊乱的两大“顽疾”正在一天天的根除。
再利用物资收购点集中“安家”
苏溪大道(原37省道)是过境苏溪镇的重要通道,也是彰显苏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景观大道”。为了加强道路两侧的环境整治工作,苏溪镇及辖区行政执法、交警等方面依托网格化巡查方式,采取机动巡查、蹲点守候等形式,保持严管严控态势,建立即查即清的快速处置机制。尽管如此,一些沿街店面往往利用“执法间隙”超门店占道经营。尤其以一些再利用物资回收店面为甚,这也成了道路两侧环境整治的难点。
随着苏溪经济加快推进生态转型,再利用物资回收产业方兴未艾,逐渐形成了以苏溪大道两侧为中心的多家回收站点。由于经营场地需求大,站点的超门店经营现象十分普遍。
整治行动从未停止,但“按下葫芦浮起瓢”,必须依靠村级对场地、人员熟悉的优势才能保证长效监管。苏溪镇及辖区执法大队与蒋宅、马丁等相关村的村干部、村民代表聚在了一起,对照创建标准,商讨根治办法,致力长效监管。在深入分析行业生存、发展态势后,紧邻苏溪大道的一个村表示,愿意在村里腾出一块空地,在不影响村民正常生产生活的基础上,将苏溪大道两侧的再利用物资回收站点陆续集中到此,实现区块经营、依法监管、规范运营。昨日下午,记者从苏溪执法大队了解到,已与三家再利用物资收购点达成了限期搬离苏溪大道并进场经营的协议。执法队员说,村里主动担当起环境治理的主力军,疑难问题的治理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镇容环境问题的治理,卫生镇的创建需要政府及执法部门的严管严控,更离不开村级组织和广大市民的主动参与和大力支持。村一级的干部群众不分昼夜在一线、在现场,直面环境卫生的各种顽疾,再加上“人熟地熟”的优势,治理环境问题往往能“四两拨千斤”。这不,在苏溪镇党委政府的重视支持下,执法局苏溪大队正加紧与蒋宅、新院、车站、马丁等村子协调沟通,深入推进“与村联动”、“村村互动”工作机制,加快推进房前屋后环境治理、“三改一拆”、“五水共治”等重点工作的开展,共同推进美丽苏溪的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