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16义乌网络文化季——“我的企业我的家”企业文化展示活动目前正开展中。哪些是义乌具有特色企业文化的企业?近日,中国义乌网记者深入企业采访,通过展示企业文化塑造、企业员工关爱等内容,集中宣传展示义乌优秀企业文化,增强新义乌人及务工人员对企业的认同感及归属感。
贝克曼全景 中国义乌网12月5日讯(记者 王朱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浙江贝克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克曼)十分重视企业各项制度的建设,逐渐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体系。用公司党支部书记陈建国的话说,这些制度不仅成了员工自律的依据,更为员工福利提供了保障,“更确切地说,这些制度,在员工和公司之间搭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为和谐的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就开始按月发工资 为员工营造“家”的环境 2002年,贝克曼服饰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1月,公司开始正式运营。 “2004年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要把员工的规章制度常态化,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员工的福利。”陈建国说,2005年开始,公司就开始和银行合作,推行员工工资按月发放的形式,“当时在大陈地区我们算是比较早推行按月发工资的,银行直接代发,员工每个月都有钱拿,干的多拿的也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干劲。” 除了按月发放工资,贝克曼还为员工提供了免费宿舍,配备了超市、公共浴室等配套设施,并采用物业管理的模式,致力于为员工营造一个“家”的氛围。 “除了传统节日的福利,还有交通补贴和工龄津贴,值得一提的还有员工子女福利。”陈建国说,公司不仅积极为员工协调子女就学问题,还在暑假期间举办亲子夏令营,“最多的一期夏令营有80多个孩子参加。” 贝克曼员工休闲区 拥有内部培训体系 让员工获得多方面成长 “关心员工,关爱员工,使员工获得成长。”这是贝克曼十余年来不变的理念,也因此建立起了完善的内部员工培训体系。 “我们不仅有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师徒结对’传统,还经常组织优秀员工外出学习。”陈建国说,公司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引导员工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并设立“质量奖”,以产品的“量”和“质”做为评价标准,嘉奖既能出“量”,又能保“质”的员工。 2007年,贝克曼股份制改造成功。2008年,公司就开放了一些中层和经理的岗位,由参加竞选的员工竞聘上岗。“这样的形式给了员工更多的晋升空间,一线员工也可以通过竞聘成为管理者,大大提高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陈建国说。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获义乌首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1年,贝克曼结合自身传统服装业的延续和发展,创造性提出了物联网智能商务交易模式,全力打造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公共平台,全方位综合利用行业资源,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集团由单纯制造型企业向商务服务型企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从生产效益型企业向品牌效益型企业转变。 当时,公司董事长还提出了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推行员工年平均工资的考核制度,以此保障员工工资能符合市场物价标准,让员工赚得进、花得起。 “其实公司在2008年就已经提出了员工年平均工资的考核制度,这是针对公司提出的,不管物价怎么变,公司发给员工的工资都必须符合物价行情,不能让员工出去买不起基本的生活用品。”陈建国说,为此,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也很高。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考核组来贝克曼审核时,省总工会的一位副主席随机在车间抽了几名员工问话,结果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对公司很满意。贝克曼也因此成为义乌首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的企业。 “产业转型后,公司会有更多高技术人才加入。接下来,如何服务好高技术人才将会成为我们的下一个课题。”陈建国说。 员工风采 竺海松:领导引导我成长 竺海松 竺海松是江西上饶人,今年28岁。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贝克曼。 “我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刚开始的时候是做的融资工作。”竺海松说,刚开始来贝克曼只是听亲戚说这里福利好,来到公司后才发现,这里不仅福利好,个人提升空间也大,“领导会带着我做事,有些业务不熟悉的,多做几次就得心应手了。” 短短一年半时间,竺海松就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财务主管。现在,他已经是财务总监了。 “没有领导的栽培和帮助,我的业务能力肯定不会有这么快的提升。”竺海松说,他很感谢公司领导对他的栽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汪志娟:在公司遇到了一生所爱 汪志娟 汪志娟是浙江开化人,今年37岁,2001年就进入了贝克曼。 “我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在车间做车工。”汪志娟说,她丈夫当时也在车间做车工,“他对我很体贴的,又老实,我就嫁给他了。” 回忆起和丈夫在车间初遇的场景,汪志娟笑得一脸幸福。现在,她已经是一线车间的组长,孩子也已经10岁,在大陈小学上学。 “我的孩子和爱人都在身边,感觉在公司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汪志娟说,她会在这里一直做下去。
贝克曼全景
中国义乌网12月5日讯(记者 王朱敏)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一直以来,浙江贝克曼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贝克曼)十分重视企业各项制度的建设,逐渐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的管理体系。用公司党支部书记陈建国的话说,这些制度不仅成了员工自律的依据,更为员工福利提供了保障,“更确切地说,这些制度,在员工和公司之间搭起了一座信任的桥梁,为和谐的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5年就开始按月发工资
为员工营造“家”的环境
2002年,贝克曼服饰有限公司成立。2004年1月,公司开始正式运营。
“2004年的时候我们就认识到要把员工的规章制度常态化,这样既能提高工作效率,更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员工的福利。”陈建国说,2005年开始,公司就开始和银行合作,推行员工工资按月发放的形式,“当时在大陈地区我们算是比较早推行按月发工资的,银行直接代发,员工每个月都有钱拿,干的多拿的也多,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员工的干劲。”
除了按月发放工资,贝克曼还为员工提供了免费宿舍,配备了超市、公共浴室等配套设施,并采用物业管理的模式,致力于为员工营造一个“家”的氛围。
“除了传统节日的福利,还有交通补贴和工龄津贴,值得一提的还有员工子女福利。”陈建国说,公司不仅积极为员工协调子女就学问题,还在暑假期间举办亲子夏令营,“最多的一期夏令营有80多个孩子参加。”
贝克曼员工休闲区 拥有内部培训体系 让员工获得多方面成长 “关心员工,关爱员工,使员工获得成长。”这是贝克曼十余年来不变的理念,也因此建立起了完善的内部员工培训体系。 “我们不仅有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师徒结对’传统,还经常组织优秀员工外出学习。”陈建国说,公司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引导员工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并设立“质量奖”,以产品的“量”和“质”做为评价标准,嘉奖既能出“量”,又能保“质”的员工。 2007年,贝克曼股份制改造成功。2008年,公司就开放了一些中层和经理的岗位,由参加竞选的员工竞聘上岗。“这样的形式给了员工更多的晋升空间,一线员工也可以通过竞聘成为管理者,大大提高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陈建国说。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获义乌首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1年,贝克曼结合自身传统服装业的延续和发展,创造性提出了物联网智能商务交易模式,全力打造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公共平台,全方位综合利用行业资源,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集团由单纯制造型企业向商务服务型企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从生产效益型企业向品牌效益型企业转变。 当时,公司董事长还提出了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推行员工年平均工资的考核制度,以此保障员工工资能符合市场物价标准,让员工赚得进、花得起。 “其实公司在2008年就已经提出了员工年平均工资的考核制度,这是针对公司提出的,不管物价怎么变,公司发给员工的工资都必须符合物价行情,不能让员工出去买不起基本的生活用品。”陈建国说,为此,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也很高。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考核组来贝克曼审核时,省总工会的一位副主席随机在车间抽了几名员工问话,结果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对公司很满意。贝克曼也因此成为义乌首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的企业。 “产业转型后,公司会有更多高技术人才加入。接下来,如何服务好高技术人才将会成为我们的下一个课题。”陈建国说。 员工风采 竺海松:领导引导我成长 竺海松 竺海松是江西上饶人,今年28岁。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贝克曼。 “我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刚开始的时候是做的融资工作。”竺海松说,刚开始来贝克曼只是听亲戚说这里福利好,来到公司后才发现,这里不仅福利好,个人提升空间也大,“领导会带着我做事,有些业务不熟悉的,多做几次就得心应手了。” 短短一年半时间,竺海松就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财务主管。现在,他已经是财务总监了。 “没有领导的栽培和帮助,我的业务能力肯定不会有这么快的提升。”竺海松说,他很感谢公司领导对他的栽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汪志娟:在公司遇到了一生所爱 汪志娟 汪志娟是浙江开化人,今年37岁,2001年就进入了贝克曼。 “我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在车间做车工。”汪志娟说,她丈夫当时也在车间做车工,“他对我很体贴的,又老实,我就嫁给他了。” 回忆起和丈夫在车间初遇的场景,汪志娟笑得一脸幸福。现在,她已经是一线车间的组长,孩子也已经10岁,在大陈小学上学。 “我的孩子和爱人都在身边,感觉在公司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汪志娟说,她会在这里一直做下去。
贝克曼员工休闲区
拥有内部培训体系
让员工获得多方面成长
“关心员工,关爱员工,使员工获得成长。”这是贝克曼十余年来不变的理念,也因此建立起了完善的内部员工培训体系。
“我们不仅有老员工带新员工的‘师徒结对’传统,还经常组织优秀员工外出学习。”陈建国说,公司通过多种培训方式,引导员工注重专业技术的培养,并设立“质量奖”,以产品的“量”和“质”做为评价标准,嘉奖既能出“量”,又能保“质”的员工。
2007年,贝克曼股份制改造成功。2008年,公司就开放了一些中层和经理的岗位,由参加竞选的员工竞聘上岗。“这样的形式给了员工更多的晋升空间,一线员工也可以通过竞聘成为管理者,大大提高了员工队伍的稳定性。”陈建国说。
提高员工幸福指数
获义乌首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状”
2011年,贝克曼结合自身传统服装业的延续和发展,创造性提出了物联网智能商务交易模式,全力打造物联网的典型应用公共平台,全方位综合利用行业资源,开创新的经济增长点,使集团由单纯制造型企业向商务服务型企业转变,由劳动密集型企业向科技创新型企业转变,从生产效益型企业向品牌效益型企业转变。
当时,公司董事长还提出了要提高员工的幸福指数,推行员工年平均工资的考核制度,以此保障员工工资能符合市场物价标准,让员工赚得进、花得起。
“其实公司在2008年就已经提出了员工年平均工资的考核制度,这是针对公司提出的,不管物价怎么变,公司发给员工的工资都必须符合物价行情,不能让员工出去买不起基本的生活用品。”陈建国说,为此,员工对公司的满意度也很高。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考核组来贝克曼审核时,省总工会的一位副主席随机在车间抽了几名员工问话,结果他们都异口同声地表示对公司很满意。贝克曼也因此成为义乌首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荣誉称号的企业。
“产业转型后,公司会有更多高技术人才加入。接下来,如何服务好高技术人才将会成为我们的下一个课题。”陈建国说。
员工风采
竺海松:领导引导我成长
竺海松 竺海松是江西上饶人,今年28岁。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贝克曼。 “我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刚开始的时候是做的融资工作。”竺海松说,刚开始来贝克曼只是听亲戚说这里福利好,来到公司后才发现,这里不仅福利好,个人提升空间也大,“领导会带着我做事,有些业务不熟悉的,多做几次就得心应手了。” 短短一年半时间,竺海松就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财务主管。现在,他已经是财务总监了。 “没有领导的栽培和帮助,我的业务能力肯定不会有这么快的提升。”竺海松说,他很感谢公司领导对他的栽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汪志娟:在公司遇到了一生所爱 汪志娟 汪志娟是浙江开化人,今年37岁,2001年就进入了贝克曼。 “我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在车间做车工。”汪志娟说,她丈夫当时也在车间做车工,“他对我很体贴的,又老实,我就嫁给他了。” 回忆起和丈夫在车间初遇的场景,汪志娟笑得一脸幸福。现在,她已经是一线车间的组长,孩子也已经10岁,在大陈小学上学。 “我的孩子和爱人都在身边,感觉在公司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汪志娟说,她会在这里一直做下去。
竺海松
竺海松是江西上饶人,今年28岁。2011年,刚刚大学毕业的他就在亲戚的介绍下来到了贝克曼。
“我大学学的是财务管理,刚开始的时候是做的融资工作。”竺海松说,刚开始来贝克曼只是听亲戚说这里福利好,来到公司后才发现,这里不仅福利好,个人提升空间也大,“领导会带着我做事,有些业务不熟悉的,多做几次就得心应手了。”
短短一年半时间,竺海松就因为工作表现突出,被提拔为财务主管。现在,他已经是财务总监了。
“没有领导的栽培和帮助,我的业务能力肯定不会有这么快的提升。”竺海松说,他很感谢公司领导对他的栽培,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公司创造更多价值。
汪志娟:在公司遇到了一生所爱
汪志娟 汪志娟是浙江开化人,今年37岁,2001年就进入了贝克曼。 “我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在车间做车工。”汪志娟说,她丈夫当时也在车间做车工,“他对我很体贴的,又老实,我就嫁给他了。” 回忆起和丈夫在车间初遇的场景,汪志娟笑得一脸幸福。现在,她已经是一线车间的组长,孩子也已经10岁,在大陈小学上学。 “我的孩子和爱人都在身边,感觉在公司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汪志娟说,她会在这里一直做下去。
汪志娟
汪志娟是浙江开化人,今年37岁,2001年就进入了贝克曼。
“我刚来的时候还是个小姑娘,在车间做车工。”汪志娟说,她丈夫当时也在车间做车工,“他对我很体贴的,又老实,我就嫁给他了。”
回忆起和丈夫在车间初遇的场景,汪志娟笑得一脸幸福。现在,她已经是一线车间的组长,孩子也已经10岁,在大陈小学上学。
“我的孩子和爱人都在身边,感觉在公司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汪志娟说,她会在这里一直做下去。
【专题】我的企业我的家——企业文化巡礼
义乌:冬日暖阳火腿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