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即时报 正文

看剧读义乌:霸屏卫视黄金档 究竟什么是鸡毛换糖

发布时间: 2017-03-04 14:49:34 来源: 中国义乌网 作者: 实习生 张金蓉 记者 蒋守洋

  中国义乌网3月4日讯(实习生 张金蓉 记者 蒋守洋)昨晚(3月3日),许多义乌人早早守候在电视机前,作为浙商三部曲的收官之作,《鸡毛飞上天》不仅是浙商人的励志之剧,更是每一个义乌人心中沉甸甸的骄傲。

  《鸡毛飞上天》的剧名来源于“鸡毛换糖”这一典故。“百样生意挑两肩,一副糖担十八变;翻山过岭到处走,混过日子好过年。”这是旧时浙江义乌鸡毛换糖人独特而艰辛生活的真实写照,在民间广为流传。

  “鸡毛换糖”名列浙商十大标志事件的第一位,究竟什么是“鸡毛换糖”,如此让义乌人倍感自豪?因为它讲述的是勇敢、智慧的义乌商人走天下的故事。

  “鸡毛换糖”发源地位于义乌东部的廿三里街道,廿三里人早在清朝乾隆年间,就干起了“敲糖换鸡毛”的营生,也就是说,“鸡毛换糖”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拨浪鼓声响遍了周边省市,“拨浪鼓之乡”也因此得名,这里也是中国小商品城的发祥地。以义乌明末清初以来的红糖加工业为基础,从清初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鸡毛换糖”大约经历了三百多年的历史。

  “鸡毛最贱,可是它养活了我们祖祖辈辈。鸡毛虽轻,可有点风,它就能飞到天上去。”在当时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小商小贩走南闯北走街串巷,以糖、草纸等低廉物品,换取居民家中的鸡毛等废品以获取微利。《鸡毛飞上天》还原了改革开放初期义乌的城市面貌和百姓生活,而正是“鸡毛换糖”,开启了义乌的商业雏形。

  鸡毛换糖生意的内容:

  一、早时:换糖人外出所带货物一般只是本地所产的红糖,及用红糖加工的各种糖粒糖块,换取鸡毛;将所交换来的上好的羽毛加工后出售,余下的用来做肥料。

  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增加了针线、发夹、手帕、头巾之类的货物,改变了单一的鸡毛换糖经营方式,增售日用小商品,并逐渐以此为主业。

  三、到20世纪七八十年代,换糖人应时而变、与时俱进,开始转变经营策略。20世纪70年代后期,一些换糖人专做长途贩运生意,逐渐也由此形成了一支小商品大军。同时,其中部分心灵手巧之人开始自己摸索加工一些小商品,在集市上售与外出换糖人及消费者。

  从马路市场到棚架集贸市场,再发展为棚架市场、大型室内柜台式市场阶段,再到如今的国际商贸城阶段,这是“鸡毛换糖”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历经了岁月的洗礼,尝遍世事的酸甜苦辣。义乌人有理由足够骄傲地走向世界,走遍世界。

  《鸡毛飞上天》承载了义乌商人的情怀,也在那些艰苦卓绝的年代里,散发着令人动容的爱情。商业和爱情的碰撞,才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义乌。

  预知更多精彩,敬请锁定《鸡毛飞上天》,我们一起追剧吧。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郑忆昕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