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油腻的工作服拍摄讨薪这场戏
群众演员进入机场
在苏溪五金厂拍摄
大光、巧姑婚礼戏拍摄现场的群众演员
扮演义乌港工人
中国义乌网3月13日讯(义乌商报特约记者 徐庆丰)2015年底《鸡毛飞上天》在义乌开拍,我就一直非常关注其拍摄进展。文友何赛阳恰好是剧组的民俗顾问,会经常透露一些消息给我。去年春节后,我刚好有一段时间的假期。在何赛阳的引荐下,我有幸参加了该剧群众演员的拍摄。
平日里看的影视剧不少,参加群众演员拍戏,却是生平第一次,充满了好奇和新鲜感。
当群众演员很辛苦。记得第一次去参加拍摄,通知我们下午2点就去集合,然后集体乘中巴到义乌机场。“群头”告诉我们是演上下机的旅客。到了现场,我们并没见到剧组人员的踪影。等了近2个小时,才见工作人员拿着器材开始布置场地,听说他们刚刚从赤岸拍完戏转战而来。这时,“群头”再次和我们强调纪律:不能拿手机拍摄主演,更不能去要求合影等。下午5点多,主演殷桃到现场后,戏才开拍。那天有2场机场的戏,先是上世纪90年代送陈江河登机的戏,后是新世纪接机的戏。我们手里拿着道具饰演旅客,剧组还特意请了几位老外群演。我们就这样配合男女一号的戏,在候机厅走来走去,并没有露脸机会。那天天气比较冷,为了拍戏我穿了一套西装,快到晚上9点戏才拍完,又冷又饿的我们这才吃上热盒饭。
几天后,我终于有了个演戏的好机会。那天的戏在江滨西路微谷园拍摄,陈金水来玉珠集团参观,我表演一位接电话的员工。分到的台词是:“价格好商量,因为这个是存货甩卖。”本来是与王旭站一起对戏,可能是因为那天饰演王旭的演员花昆严重感冒,导演竟然临时将戏做了小改动,我虽然还有台词,但却安排我斜背对镜头,这不免让我觉得有些遗憾。
2016年2月25日,在苏溪五金厂拍摄的是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一场戏。我们群演被要求换上脏兮兮的工作服,饰演五金工人向夏厂长讨薪。群众演员要想露脸不容易,但我还是想抓住机会抢镜头。开拍前,我机灵地钻到了摄像镜头最近的地方,导演喊开拍,我义愤填膺地高分贝喊道:“给钱!发工资!我们老婆孩子等着过年。”可能是我的声音喊得太响了,害得“夏厂长”两次忘词NG重来,还被导演说得面红耳赤,女副导也告诫我降低嗓门不要抢戏,这样第三次拍摄我们才算顺利通过。紧接着陈江河带着大肚子的骆玉珠来送钱了,我抢着与几位工人一拥而上,欢呼着举起陈江河抛向空中……这一天我抢足了戏份,也成了我以后经常在朋友面前炫耀的“资本”。
为了做好群众演员,参加拍摄前一天,我都要想办法看看拍摄计划。如果是拍摄上世纪90年代的戏,我就会挑一件黑色老夹克衫去剧组,以更符合剧情年份设定。而那些穿着光鲜时髦的群演,却常常会让服装叫去大篷车里脱下自己的衣服换上旧衣裳。
大光与巧姑的婚礼戏,分别是在银都酒店与义乌大酒店拍摄的。因为要营造婚礼热闹喜庆的场景,剧组从横店拉来了两个大巴车的群众演员,加上义乌本土的那些群众演员,近200位群众演员一起出演参加婚宴的嘉宾。由于上次表现太突出,这次副导演就特地安排我一个靠近镜头的位置,并嘱咐我,今天可以拉开嗓门尽情喝彩,把婚宴气氛搞得更活跃热闹些。接到任务,我有了自己的想法,于是与隔壁的阿军商量好,用义乌话划拳喝酒,“元宝滚来,俩个好,三元接地,五梅开……”,导演一说开拍,我们就把义乌话划拳喊得震天响,很好地带动了现场气氛,也不知道电视同期声能不能录下我们这段义乌话划拳。但不管怎样,我们也为该剧增加的义乌元素做出了努力。
我陆陆续续一共参加了5天13场戏的拍摄。据我了解,《鸡毛飞上天》剧组共启用了群众演员近万人次。其中我市的苏溪农民艺术团、好日子歌舞团等群众文艺团体都参加了演出。我只是其中万分之一。参加群众演员拍戏就是觉得好玩,也是一种体验。一天的时间戏份没有多少,大多是漫长的等待,辛苦下来的报酬只有七八十元一天。因为这部《鸡毛飞上天》是改革开放以来首部反映义乌商人艰苦创业的大型电视连续剧,大家都觉得意义重大。我朋友姚明海,是位建筑包工头,百忙中停掉生意硬要我带他来当了一天群众演员;还有专业模特李蕊燕,也推掉上千的出场费商演,不惜来剧中当个路人乙……
群众演员的戏,砍掉几率较大。骆玉珠在医院卖血还债与到邮局汇钱还债的两个场景,是在宾王市场拍摄的,那里面仿造上世纪80年代陈设分别搭建了一家医院和一所邮局。拍摄当天请了20名群众演员,有演医生、护士,还有演排队就医病人的等,但电视上播出来,这些人的镜头都被剪掉了,只用了骆玉珠卖血后数钱的镜头。还有骆玉珠在赣州邮局汇款还钱的戏,本来有3名邮局工作人员和我们两名汇款寄邮件群众,但后来电视出来,却只露了我一个虎背熊腰的背影。
去年二月底的天气,确实很冷。我们的一位群众演员贾大姐,看到王旭扮演者花昆患重感冒挺难受,她就在拍戏间隙找到他说:“重感冒,可以喝一点我们义乌的红糖姜茶,驱寒暖身,对病情有缓解,无副作用,你下次拍戏我带给你。”当时她也不知道这位演员的名字,她本人也不是追星族。两天后,贾大姐再次参加演出,却没有花昆的戏。她就把带来的红糖姜茶,让“群头”代为转交给花昆。后来花昆捎话回来表示感谢。虽然花昆不一定记得送红糖的这位义乌大姐,但这也让他真真切切感受到了义乌人民的热情好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