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二晚上8点,义乌东北部的义乌港海关监管场所灯火通明,一辆接着一辆的重载集卡车在施加海关关锁后鱼贯驶出监管卡口,一路向东。杭州海关隶属义乌海关关员沈默的电脑屏幕显示,当天经义乌港监管出口的集装箱又超过了1000个。
“互联网+”海关监管
小商品出口“大动脉”更畅通
义乌港是义乌小商品出口海关监管的主要现场,宁波舟山港是义乌小商品乘船出海的主要口岸,“义甬舟”之间,每天都有1000个以上的集装箱以“公路转关”的模式往来其间。义乌泰邦物流有限公司集装车司机李少兵,在这条小商品出口主动脉上已经跑了整整六年业务,以前专为吃不准物流信息而苦恼:“现在不用再傻等信息了,装上‘义通关’这个神器,走到哪都能知道物流信息,里面还讲了不少海关业务,学学挺好。”
让李少兵赞不绝口的“神器”,就是杭州海关这两年推广使用的“义通关”微信公众号。它于全国率先将集装箱进出场信息搬上手机,只要打开“义通关”微信公众号,直接输入集装箱号,就能轻松获得各类物流通关信息,信息滞后、信息不对称的难题迎刃而解。
“‘义通关’让信息变透明,信息传递加快,货物通关自然会加速,以往集装箱卡车深夜排长队的场景一去不复返。”负责“义通关”应用的关员潘马骏说。据统计,目前“义通关”微信公众号关注人数已达12323人,日均查询量超过5000人次。
义乌小商品市场是全国第一个使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地区,新的贸易方式落地后,由于其紧贴小商品种类多、更新快、非标准化的特点,业务量增长很快,对海关通关监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杭州海关随即启动义乌小商品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紧紧围绕“互联网+”思路,再造流程,实现报关、审单、转关、放行全程无纸化。
“通关无纸化改革,就是把原来纸质流转的报关流程全程搬到了网上。”杭州海关监管处林志军介绍,企业通过互联网向海关递交报关单随附资料,通关手续网上办理,双方在网上对报关单进行操作确认,变现场“面对面”通关为网上“点对点”通关,通过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让小商品走得更快更好。据了解,目前义乌小商品通关无纸化率已达99%以上,包括报关单修改撤销等业务已经全部实现网上办理,低风险商品从报关到放行,最快只需要一分钟。
“哪怕是半夜11点,我们也能在网上申报,转关信息自动转到宁波,货物零障碍拉港口出口,通关环节基本上不存在等待时间。”义乌市万顺报关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郑巧幸说。据统计,去年,杭州海关累计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超过54万标箱,其中90%以上经由义乌转关到宁波出口,出口平均海关作业时间缩减至三小时以内,小商品通海之路越走越顺畅。
“铁海联运”助力小商品
低碳“飘洋过海”
相比于全国闻名的“义新欧”中欧班列,“义乌-北仑港”铁海联运班列似乎很默默无闻。更少有人知道,杭州海关隶属义乌海关几乎在2013年试水“义新欧”班列(当时尚未冠以中欧班列名称)的同时,就开展了铁海联运业务。最初的它们只有目的地有所不同,一个通向内陆,一个通向大海。
“相较于传统的集卡车‘公路转关’模式,铁海联运模式下的小商品转关至宁波口岸运距更短、速度更快、安全性更高,物流成本也随之降低,受到了不少小商品市场商户的青睐,业务发展很快。”杭州海关隶属义乌海关监控查验科负责人袁国华介绍,“目前铁海联运班列已经由最初的每周一班扩大到每个工作日一班的规模,比中欧班列开行频次还要高一点点。”
杨亮是宁波中远海运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义乌分公司的总经理,据他介绍,相比公路转关,铁海联运模式运输至宁波口岸装船出口大致可节省10%左右的物流成本。这两年,他们每年都有将近4000标箱货物通过此渠道出运。“这两年随着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海关等部门都进驻到了义乌铁路口岸,各项设施设备也越来越完善,我们在这里可以享受到与义乌港相同的口岸监管服务。”杨亮笑着说。
“为保障‘义乌-北仑港’铁海联运业务健康发展,我们在铁路现场设置了铁海联运服务专窗,为企业提供查验、放行、核销、结关等一站式通关服务。同时,针对铁海联运班列多集中在夜间发车的实际,义乌海关根据企业需求提供预约通关服务,确保铁海联运集装箱‘当天到,当天走’。”袁国华说。
高效快捷的口岸服务吸引到了不少周边增量货源,2015年1月份开始,“中远海”、“宁波港”等国内知名船务、港务公司也纷纷将业务延伸至义乌。2016年,义乌海关累计监管铁海联运集装箱10260标箱,同比增长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