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严肃穆的会师亭和纪念碑
矗立村口的文化礼堂迎客村牌
别具特色的礼堂外景
乡土气息浓郁的礼堂内景
礼堂内最引人注目的是东塘小学师生创作的鹅卵石画
中国义乌网4月17日讯(义乌商报记者 陈金花)“有一个九都源头的小村庄,迎接义乌第一缕曙光。竹林风吹拂古老的屋檐,山泉水送来久违的清凉……”正如《九都源头好风光》这首动听的大畈村村歌所唱,沿着蜿蜒的山道盘旋而上,这个地处义乌境内最东面,位于诸暨、义乌、东阳三市边缘结合部的小村庄,山清水秀,风景旖旎,并且早早地迎来清晨的第一缕阳光。
沐浴着春日和熙的阳光,我们驱车前往海拔600多米的大陈镇大畈村,探访那里颇有特色的文化礼堂,梳理其人文历史脉络,倾听山林深处埋藏已久的红色故事,领略竹韵九都溪源最美乡村的风采。
叶公后裔守望厚重历史
在迂回曲折的山路上不知绕了多少个弯,忽然,一道用灰砖、石磨、陶瓶拼镶而成的长长石墙映入眼帘。它依山势而立,上书“红色大畈、九都溪源”等红色大字,与斜对面的休闲木廊及书有“田园大畈、大畈村文化礼堂”字样的两面三角白墙遥相呼应。这样的迎客村牌既新颖独特,又古色古香,令人印象深刻。
大畈村以叶姓为主,尊叶公沈诸梁为始祖。“叶公好龙”寓言故事中的叶公即指沈诸梁,实际是称赞其画的龙的,后经历史演变成为贬义词,而被误解的叶公事实上是一位才能出众、战绩辉煌、乐善好施的历史人物,被楚昭王封为叶邑尹而始姓叶。叶公去世后,经历战国时代,秦国灭楚之际,其后裔为避免灭族之祸,其中一支或数支辗转迁居于河北、陕西等地。
叶氏族人的南迁始自东汉末年,始迁祖叶望。叶望,雁门太守,汉末时为光禄大夫,灵帝时弃官归隐。汉建安二年(公元197年),由青州渡江而南下,侨居丹阳之句容(今江苏句容)。叶望四世传至琚,仕钱塘令,爱民如子,后安家钱塘。琚次子叶俭,公元281年为括苍(今浙江丽水)太守,宦居括苍。叶俭之后世居松阳。北宋时,叶姓族人从松阳迁至叶塘(今后宅街道叶宅),分支迁至大畈村。
关于大畈村名的由来,有一种传说,说的是大畈叶姓先祖泰三、泰六兄弟俩,于南宋年间(公元1189年)沿九都溪流而上。溪流两侧高山耸立,古树参天,遮天蔽日。当俩人行至溪流源头时,展现在眼前的是一片开阔地,且四周群山环绕,风景十分优美,是个非常适宜居住的地方,便当即决定在此安家落户,之后遂将此处取名大畈。
“我们这个偏远的小山村,有着800多年历史。”大畈村村委主任叶文旗自豪地说,遗存的古建筑有清代传统浙东民居屋背后、清代传统木结构建筑十八间、纪念胡公大帝恩德的五平殿等,另外还有仙姑惠民、朱相公殿等民间传说。
穿越时光追寻红色记忆
穿过古朴村牌一路前行,忽见右前方一座飞檐翘角、雕刻精美的石亭。“会师亭”三个字在阳光映衬下熠熠生辉,亭中立着的金萧地委成立纪念碑庄严肃穆,似在述说大畈村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
据介绍,大畈一带曾是义乌地区抗战的重要战场,日机曾大规模空袭三十六岗,多少官兵遗骸长埋丛林之下。会师亭就是纪念1943年12月诸暨小三八部队、金义浦八大队、诸义东建荣部队等武装力量在大畈村会师,建立中共金萧地委和金萧支队而建的。
抗战期间,日伪军队在大畈村多次烧杀掠抢,无恶不作,杀死炸伤抗日同胞及当地百姓不知其数。大畈村村民在地下党领导下奋起反抗,顽强抗日,积极献身革命。1942年,当第一位地下党同志来大畈村组织模范班参加革命时,该村10多名年轻人踊跃报名。其中模范班成员可歌可泣的抗敌故事,及村民们舍身保护抗日英雄的壮举,至今被大畈人广为传诵。
叶清光,模范班成员之一,也是大畈村党小组组长。1945年4月,国民党安保部队进驻大畈,叶清光奉命做保安队策反工作。某日,他去本村小卖部购物,恰遇几名保安队士兵,便向他们宣传共产党政策,鼓动他们持枪弃暗投明,不料被保安队一名中队长监视发现便当即抓捕。叶清光被捕后,敌人对其实施了“老虎凳”等各种形式的严刑拷打,但他面对酷刑始终坚贞不屈,视死如归,丝毫没有吐露半点党的秘密。第二天,敌人将其押往位于本村大岩坞的仙姑庙前,用刺刀把他活活捅死。叶清光牺牲时,年仅29岁。
模范班成员叶洪猪,1943年加入共产党,后成为坚勇大队一名机枪手。部队北撤后,他留在村里做地下工作。1948年8月的一天,他听说有土匪在齐家山扫荡,立即去八都坑线找部队,途中遇到化装成解放军的李中华土匪部队被抓。土匪决定派“杀人能手”骆西第二天杀他。这天,大畈村村民叶清法、叶金龙恰巧去骆店帮骆西家里割稻,听骆西说第二天要杀一个叫叶洪猪的大畈人,俩人便挺身而出:“我们是和叶洪猪一起到你家来割稻的,你们要杀他,干脆把我们俩也一起杀了吧。”在俩人拼死力争下,叶洪猪终于被保了出来。
大畈人在口口相传这些英勇事迹的同时,也通过文化礼堂的建设,把红色革命精神发扬光大。
发挥特色打造文化大畈
沿着宽畅的村道再往村里行数百米,一大片空旷的水泥地便展现在眼前。只见村史村情廊、抗战历史廊、红色故事廊、文化廊、物产廊等一一沿路铺开,与粉墙黛瓦、气势恢宏的文化礼堂交相辉映。
大畈村以一种轻松活泼的形式,修饰了一个充满特色的农村文化礼堂。礼堂正门外墙两侧挂着几幅“美好家园”的图文展牌,右侧墙上则画着一大片金色的稻谷,上有大畈 村村歌、三棵绿意盎然的树木,其中一棵大树上,挂着一张张淳朴善良的农民笑脸。
“这里原来是上世纪60年代建造的旧大会堂,2015年5月,政府和我们村一起投资60余万元对其进行彻底翻修,2016年10月修建成文化礼堂。”叶文旗介绍说,文化礼堂建设方面,以大畈村抗战历史和鹅卵石文化宣传为主,把抗战历史做成展牌,挂在文化礼堂的墙壁上。这样一来,不管是村民还是来村里游玩的旅客,都可以看到大畈村光荣的抗战历史。
据悉,下一步,大畈村还将开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一个抗战纪念馆,并开发大畈至里西岗的红色古道,让红色文化在青山绿水间慢慢渗入村民和游客的心灵。
进入礼堂内,一股浓郁的乡土气息味扑面而来:棕色戏台、竹木屋顶、古朴花阁、传统农具、古戏剧箱,还有那沿墙排列的青砖黑瓦样式的展示廊……不过,礼堂里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些形态各异、图案艳丽的鹅卵石,以及鹅卵石作品欣赏宣传展板。
“这些鹅卵石画出自东塘小学的师生之手。东塘小学从2012年开始利用鹅卵石打造校园文化,我们这里是学校的鹅卵石文化创作基地,接下来,我们村还准备创建一个鹅卵石文化展示中心,来发展文化旅游。”大畈村文书楼祖荣指着地上摆放的5架木头旧梯说,这些楼梯是从诸暨和大畈村的农户家收集来的,到时要装上玻璃,用于展示学生创作的鹅卵石画。
除了文化礼堂建设,大畈村正努力利用本村特色,挖掘资源,构建举目青山、轻抚柔水、勾起乡愁的“文化大畈”。这两年,经过拓宽道路,修整路面,建设文化礼堂,绘制3D彩绘,种植紫荆花,加快游步道建设等,村民们对未来充满着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