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区域环评”取代项目环评
日前,义乌通过了“区域环评+环境标准”实施方案,首批义乌经济技术开发区、义乌信息光电高新区(义乌工业园区)、中欧智造园等3个区域,37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正式启动实施。今后,项目落户这3个区域时,将直接共享区域环评成果,无需进行单独项目环评审批或大幅简化报批程序。据悉,义乌其他区域也将相继完成区域环评并实施。
区域环评,是指在某个区域范围制定统一的环境影响评价方案,替代项目独立评价。此举将在切实加强区域规划环评宏观管理的同时,制定区域统一的项目准入环境标准,编制区域环评审批负面清单,严格重污染项目环境准入,通过深化环评审批制度改革,以“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模式实现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并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总体来说,区域环评通过审查后,区域内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予以取消或简化。通过改革,将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环评编制时间长、收费高等问题,切实提高环评审批管理效能,为实体经济营造更好的发展环境。
新项目落户省时省力还省钱
根据义乌“区域环评+环境标准”改革实施政策,新建项目落地将减少80%的环评审批事项,精减60%的申报材料,压缩50%以上办事流程,同时为企业减少50%以上的环评费用。
“新政实施后,意味着企业将节约手续办理时间,节省办事成本。”义乌市环保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环评审批是新建项目必经程序,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环评根据不同行业分为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三级管理。“义乌大力发展时尚产业、信息经济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产业、食品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四大战略产业,没有重大污染项目,以后项目落户在已编制“区域环评”的区块时,不需要自己做环评报告书,而是以报告表或登记表形式办理即可,仅审批环节就能节省近两周时间。”
义乌一家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很多企业并不了解项目审批的具体流程,有时光准备这些报批资料就要花上几个月时间。“现在新兴行业变化很快,商机有时转瞬即逝,一旦项目在审批环节上耽误,损失的可是‘真金白银’啊。义乌区域环评成果共享,相当于为企业项目审批开辟了快速通道。”
跑出环保事项“最多跑一次”加速度
为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服务改革,扎实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义乌环保局通过“减少”、“精简”和“优化”三项措施推进改革,全力护跑义乌实体经济发展。
目前,义乌环保类31项行政权力和公共服务事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其中环保设施竣工验收等4项取消,建筑工地夜间许可1项权力下放镇街,登记表网上备案等11项“零跑”,其余15项“跑一次”。事项申报材料从平均5.6项减为2.3项,平均削减了58.93%。
在简政放权的同时,义乌也制定了重污染、高环境风险的项目负面清单,列入重点管理。实行企业、中介环评承诺的信用评价与责任追究,纳入企业征信系统和中介“黑名单”管理,加强“双随机”执法监管,确保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