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国务院下发《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要求地方本科院校逐步转型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对照以“现代化、社会化、产业化、终身化”为特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目标,在我市打造世界“小商品之都”的大背景下,剖析我市职业教育,还存在一定差距:
一是招生与就业反差大。不少中职学校的生存步履维艰,招生逐年滑坡,就连一些就业率高的省级、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招生情况也不乐观。但与之成鲜明对比的是,中职学校学生的就业状况却是“风景这边独好”。招生“吃不饱”与毕业就业率高,可谓冰火两重天。目前义乌共有三所职校:城镇职校、国贸学校和机电技师学院,都是国家级重点职校。由于机电技师学院是省机电集团办学,义乌市教育局只在业务上进行指导,其办学机制灵活,可以自主使用经费,所以他们的招生近些年稍好些。据统计,近三年,我市机电技师学院年招生1200人左右,城镇职校年招生1000人左右,国贸学校年招生550人左右。按照各级要求,普职招生比为1:1,义乌教育局计划为5.5:4.5,义乌初中毕业生每年9000多人,除了升入普高的5000多人,剩下4000左右生源还要被私立普高及外县市的私立普高及职校招走,所以从数据上来看,招生不足。关于就业情况,由于中职学校学生读完高二就开始分流,约50%的学生选择参加高等院校单考单招,义乌上线率85%左右,剩下的学生直接参加实习,参加工作,所以一次就业率确实比较高。
二是校企合作流于形式,实训环节难以落实。如数控技术专业学生,要达到中级工水平至少需要6周以上的实训,但一些学校3周都不到,实训效果不理想。义乌的职业学校都成立过职教联盟,由政府部门、行业企业和职业学校三方共同开展工作,但事实上,除了宣传,实质性的工作并没有展开,校企合作很大程度上是流于形式。但学校为了发展,削尖了脑袋去改革创新,城镇职校也曾与义乌市餐饮宾馆行业协会、旺都酒店、励梦文化等电子商务公司开展合作,引企入校,但是受机制、用人、经费等方面限制,这种创新只是裹着小脚走路。城镇职校创建了诚智工作室、视觉传达工作室、3D打印工作室等多个工作室,通过校企合作开展活动,但除了诚智工作室之外,其他的几个发展较慢,而诚智工作室由于外聘兼职教师经常主动去外面找业务(各种摄影摄像、电视台节目片头制作、动漫制作等),因此目前发展较好。国贸学校的汽修专业原本是很好的专业,与纳智捷合作,可是因为机制、经费等问题被叫停。
三是师资短板问题突出,双师型师资严重不足。教育部和省有关部门规定中职学校的师生比为1:16。“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的比例不少于80%,其中具有技师或相当于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的不少于40%。双师型教师名义上不少,但大多无实际操作能力。企业行业有实操能力的高级技师,难以引进校园。技能大师进校园在人力社保局支持下,去年初开始实施,机电技师学院已经建成王关根大师工作室,正在报省级工作室,城镇职校也与王关根合作建工作室,但是由于经费使用、工资待遇等问题迟迟没有谈成。名优教师、学科带头人紧缺的问题照样十分突出。
四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高,院校内涵建设亟待加强。目前,我市关于中职、高职、应用型专本科等各层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成才立交桥的架构还没有形成完善的体系;正在推进的“选择性课程”与整个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融合度不够;有的职校还存在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的匹配性较差,专业布点不够合理,低水平重复建设等现象,做优做精特色专业,提升院校内涵建设亟待加强。
为此,就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助力义乌制造提出如下建议:
一、加强政策支持,加大行政推动力度。
制定出台《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方案》这类的政策,促进政府、企业、学校三方联动,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开展相关考核工作,加强监督检查。依法督导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足额使用教育培训经费,用于企业职工特别是一线骨干员工的教育与培训工作。
二、改革教学培育体系,由重理论考核转为重实践提升。
以适应就业需求、对接岗位需要、服务企业转型为导向,在外来务工人员增长少、岗位空缺大、薪资提升快的趋势下,大力挖掘培育当地人力资源,满足高技术、高工资岗位需求,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强化学生操作实践能力的掌握。职业院校要借鉴国外企业直接参与制定培养标准、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做法,通过校企融合参与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以工作情境和任务为支撑,发挥合作企业设备场地和指导教师(师傅)的优势,加大真实情境实践训练力度。政府要引导鼓励开展校企互联互通信息化平台建设,划拨专项资金开展信息化教学提升工作,在企业工作现场开设教学示范课程并在课堂直播,推动企业资源直接运用于课堂教学。要鼓励各职业院校建立专项课程改革基金,专门用于奖励教师创设精品课程和相应研究,并明确该经费在绩效考核工资外追加奖励。加大对出任兼职教师的企业技术人才教学补贴力度,引导一线技术专家进课堂传授实践知识。
三、发挥实训基地功效,由所属独享转为区域互通共享。
要推动职业院校将现有附属实训基地向区域内其他院校和企业开放,严控实训基地低水平重复建设现象的发生。一是鼓励院校和有条件的企业联合建立实习实训基地,合作建设教学工厂或生产车间,共同参与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二是充分挖掘职业院校实训基地潜力,推进区域实训资源共享,建立各具特色的专业实训基地并对其他院校开放,以培训人数作为经费划拨的参考依据。三是利用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开展对企业骨干员工的职业技能再培养,引导一线员工不断提升工作能力。教育、劳动部门及有关行业组织,要加强对职业教育校企融合实训项目及其实施情况做检查、评估,检查评估结果作为政府专项资金或奖励的依据。
四、强化抱团发展,由松散合作转为紧密协作。
围绕义乌经济发展急需的市场贸易(营业员)、旅游服务(导游、宾馆餐饮服务员)、汽车(修理技师、驾驶)、电脑手机维修、电子商务(网管)、物流(仓管)、中高端制造业(无缝织造技师、彩印技工)、服务业等产业,相关职教院校要深度整合行业骨干企业、在义院校对口专业、政府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组织等方面资源,以品牌职业院校、示范性职业院校为龙头,联合社会办学单位、职业教育实行通盘规划,注重分工协作、配套互补、各有侧重、整体全覆盖,为相关产业培养上下游无缝衔接的中级技术人才,实现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联动发展。各紧密型职教集团要设立议事协调机构,开展本行业人才培养规划,如汽车类相关职业院校,可以对产业急需人才开展各有侧重的专业培养规划,在全市相关职业院校内部形成诸如发动机组装、底盘维修、电子设备维护等特色专业,充分培养学生专业能力,整体满足产业发展需要。要在职教院校内部深入开展教学创新,突破原有机制束缚,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对职业学校的管理机构重新设计,使其更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承办单位: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