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稠州名人”黄吟笙:一生同美术相伴

发布时间: 2017-06-26 09:57:50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王曙光

  中国义乌网6月26日讯(商报记者 王曙光)一生同美术相伴,与艺术大师潘天寿等关系甚密,并携手创办美术学校,还发起成立浙江省文联,筹建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他便是义乌籍著名美术家黄吟笙。

  黄吟笙(1893年—1979),曾用名黄克钧,出生于稠城前大路朝阳村。20世纪20年代,他就读于刘海粟先生创办的上海美术专科学校,成为首届毕业生,先后在上海、四川、南京、杭州等地任多家报社的美术编辑,在多所学校担任过美术教师,曾担任上海南方画报社美术编辑。卒时享年87岁。

  黄吟笙拥有卓越的艺术天份和组织才能。同学中有当代著名美术大师潘天寿、林风眠等,三人一起曾创办过美术学校,并曾与潘天寿、林风眠、倪贻德等人一起共过事。惜时局艰辛,在上海沦落为抗日孤岛后离开上海。新中国成立后,黄吟笙既是1954年浙江省文联的发起人之一,同时也是1956年浙江省美术家协会的筹建者之一,介绍了陈望斗、毛文璧(义乌人)加入省美术家协会。作为当时嘉兴地区画家中的代表人物,他与诸乐三、吴茀之、潘天寿、周昌谷等画家时相过从,切磋画艺。尤与潘天寿关系甚密,曾获得潘天寿先生多张赠画。

  黄吟笙的画作题材宽泛,常根据时代热点的变化进行创作,却又于笔墨意境中自成一体,淡泊宁静的性情融于笔尖墨迹之中,《中国美术家人名辞典》称其“中西画皆擅”。他时时强调:画家,特别是山水画家,必须去探索大自然神韵,去体味大千世界的变化节奏,从而悟到生命的不朽象征。在游雁荡山后创作的《合掌峰奇伟警人》借物寓意,求画外音,力求自出机杼。《古竹岭记逝》品格清新,浑厚间又具空灵飘逸之处,给人以强大的视觉冲击力,把大自然变幻的复杂层次和丰富感觉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黄吟笙曾对学生说:“做人要处处让人,画画却不能让人。要突出自己风格,体现自我个性。”当学生去当美术教师时,他对他们说:“师古人和师造化是中国画的两个方面,不能偏废。师古人是学习基本功,只有基础扎实,再去师造化,才会有大的进步。”故许多学生服膺先生正直为人和深厚的作画功底,及精湛的评画水平。享誉中西艺术领域、成为一方中国画领军人物的中国美院中国画系副主任的李子侯即出自黄吟笙门下,成名之后仍常携自己的画作去登门求教,始终尊称黄吟笙为老师。

  黄吟笙擅长中国画的笔法,无论是凝重、奔放、轻盈、粗犷,运笔之处均能描摹情态意趣,令画面跌宕百变,“从心所欲不逾矩”。他作画常预设腹稿,习惯在展纸后持笔凝神默想数分钟,待设想自然浮出脑海,即挥毫泼墨。因此常常是一笔下去,所画物象的形态、质感由之而生,阴阳向背立时显现,画面境界豁然开朗,而且无论结构造型上怎样的纵横参差,如何变化,终为一气呵成,出诸自然。

  确实,黄吟笙能把对大自然的变化用心灵去感悟的过程,用笔墨记录下来,并用天真纯朴的笔墨去勾勒需要严肃思维的话题,让人看后而有所感悟或付之一笑。如《一心要丰产》,在迫人的掌岩间,三三两两的农民肩挑土肥,在峻峭的山路上跋涉,其深层次的意象应由各人自己去体味。另一幅《英雄越南》,整幅画面未出现一个人物,在伟岸的山岩和清澈的山溪下,数棵芭蕉在迎风摇曳,画面生动意境深幽,让人有一种勃勃向上之感。

  因时代原因,黄吟笙一生坎坷。1942年前后为躲避日本侵华战争,他携夫人陶瑞英自“金嘉兴、银平湖”的地带逃至义乌。后于1946年作为教师随省立嘉兴师范(前身为省立第二师范,即后来的平湖师范学校)落户平湖。

  他无亲生子女,故将其亲弟黄仙咏的长子黄沐过继为子。黄沐跟随学画时,曾获潘天寿先生面授,创作功底颇受其肯定。后进入部队文工团工作,随后接受组织安排,成为义乌一所学校的老师。不久又进入浙江日报社,担任浙江省文联秘书一职,参加了浙江省美协工作。

  黄沐之女黄金(笔名黄今)因家学渊源,曾精研绘画,以此担任中国美术出版总社的编辑工作。同时也是中国首批动漫人之一,与被称为“中国原创故事漫画第一人”的颜开等漫画家为好友,并编著有动漫编剧类专业书籍,蜚声国内外。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