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社会 正文

义乌兵:那股“保家卫国,舍我其谁”的豪迈

发布时间: 2017-07-10 10:01:06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商报记者 陈金花 林晓燕 应悦

  当年,戚继光在山海关安营驻扎,操练兵马。这是教军场上的点将台和迷宫八卦阵

  山海关宁海城内军事指挥机构守备署

  山海关宁海城内武官官邸把总署

  明代绘制戚继光练兵图(复制)

  中国义乌网7月10日讯(商报记者 陈金花 林晓燕 应悦)四百多年前,英勇善战的义乌兵以数万之众,集体卫国戍边,涌现出一大批爱国将领,建立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业绩。无论是报名应征,还是海战倭寇,抑或北疆戍边,他们都是前赴后继,舍生忘死,表现出勇于担当、赤胆忠心的家国情怀———

  如果戚继光没跨进义乌这方神奇的土地,几百年后的炎黄子孙,在历史教科书上就读不到他的大名和他率领的军队灿烂辉煌的功绩;

  如果戚继光没在义乌招募到数千兵士,如今长城脚下就不会有那么多的义乌兵后裔和那么多经久不衰的传奇……

  义乌兵善战之名声震朝野

  根据史料记载,明嘉靖年间,浙江沿海倭寇为患,朝廷多次派兵进剿,都大败而回。1555年,在山东御倭有功的戚继光,调到浙江抗倭。

  因为觉得明朝卫兵战斗力太差,戚继光屡次向朝廷提出在浙江征兵的建议。一开始,他垂青的是绍兴兵和丽水兵,不过很快就发现,他们都不靠谱,他苦心训练出来的新军不堪一击。

  正当戚继光苦苦寻觅忠勇彪悍之人时,他路过义乌,目睹了一场惊天动地的打架事件:为抢夺银矿,倍磊大户陈大成带领民众与永康人爆发大规模的械斗,激战半年以义乌人胜利而告终。

  戚继光不认可械斗,但义乌人的勇敢、团结、彪悍让他佩服。

  假如时间回溯400多年,来到明嘉靖三十八年(1559)秋日,在义乌县倍磊村,你可能会看到如下一幕:

  在浙东抗倭战场屡屡立下战功的戚继光,亲临倍磊村到民众头目陈大成府上拜访。在与戚继光一番推心置腹后,原先不赞成族人参军的陈大成,豪情满怀,当场表态,“我第一个报名”。见此情形,候在门外的一帮壮士纷纷涌进屋里要求加入抗倭队伍。

  在陈大成的带动下,设在义乌西门戚家里的抗倭招募点,人山人海,报名者蜂涌而至,比平常集市还要热闹。

  此情景,《抗倭荡寇记》中这样记载:“是年(嘉靖三十八年)秋罢臣旧兵,使往义乌,民心风偃,义士云集。”

  戚继光从军多年,从没见过这等争先恐后报名的景象。他从上万义乌青壮年中,破格挑选出4000亲兵,这就是赫赫有名的戚家军。陈大成、王如龙等一批义乌人后成为戚家军的中坚,成为战功卓著的将领。

  精心操练的“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英勇,战斗力极强,成为中国历史上最能打的一支队伍。自成军之日起,这支队伍曾屡次攻坚、解围、迎战、追击,剿平了浙江、福建、广东的倭寇,甚至雄赳赳跨过鸭绿江,到朝鲜平倭,在大小数百次战斗中从未被击溃。

  从嘉靖三十八年起,至万历十一年,以义乌兵为主体的戚家军击败的敌军总数超过十五万余。这种恐怖战绩,被誉为“16至17世纪东亚最强军队”。

  从此,戚家军威名远扬,妇孺皆知。义乌兵善战之名,声震朝野。

  民风剽悍是义乌人的外在表象,一人有难、八方支援是义乌乡风的特征。在这种乡风的影响感召下,团结协作,通力奋战,已成自然,当然也成为义乌兵日后特别能战斗的标志。

  乌伤大地尚武成风,背后的因素,既有历史岁月偶然的峥嵘崭露,也在山川地脉必然的氤氲聚合,人文特色的大写篇章———义乌兵的传奇,就这样演义起来了。

  3万多义乌兵跟随戚继光南征北战

  鲜为人知的是,扫除倭寇以后,义乌兵的历史使命并没有终结。明隆庆元年(1567),戚继光奉调北上,任蓟镇总兵,训练边军,修筑长城,为气数将尽的大明王朝抵御北方鞑靼的侵袭。

  与此同时,他也让义乌兵再一次走进纵横捭阖的历史深处,铭刻在绵延万里的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 ——长城之上。

  蓟镇长城沿燕山山脉而建,多筑在地势险要之处,沟深谷窄,路险坡陡。数百年来,这些地方都是渺无人烟的蛮荒之地。即使在今天,当你登上这一段长城,看着那些建在悬崖绝壁之上的城墙和敌楼,你都难以想象当年的义乌兵们是以何等的勇气和毅力,在这里一边修筑城墙,构建防务,一边又在恶劣的环境里寻求生存和生活之道。

  经过艰苦卓绝的劳动,南兵与北兵一起,在东起山海关、西至镇边城(今居庸关西)长达1000多公里的防线上,建起了一道蜿蜒起伏的长城,1017座敌台参差点缀其间,蔚为壮观。“十四路楼堞相望,二千里声势相援”的长城防御体系终于大功告成!

  那么,从明嘉靖后期至万历前期20多年时间里,随戚继光南征北战的义乌兵到底有多少人?关于这个问题,坊间流传着多种说法,其中“戚家军南征北战先后招募义乌兵3万多人,这在当时义乌应是戚继光募兵最多的县”的观点被更多人认可。

  据相关史料记载,从明嘉靖后期至万历前期20多年时间里,戚继光带领戚家军(义乌兵)东南沿海抗倭时期,多次招募义乌兵,总数达1.5万多人。从隆庆初年开始,戚继光又转战京冀辽蓟镇长城沿线,先后招募义乌兵为主的浙兵至少5次,达1.5万多人,从事训练兵员、修筑长城、守卫边防、抗击北虏等任务。

  这是一段气壮山河而又悲壮惨烈的历史,义乌人为国献身,前赴后继,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记载,全县人口从明初的近15万人,到后期只留下7万多人,几乎减少了一半。

  献身与荣耀,灾难与苦痛,同时降临到一个个家庭,降临在只有1100多平方公里的小县。

  7万义乌乡民,继续担负着国家危难时期所要承担的一切。

  铮铮铁骨的义乌兵更是民族英雄

  从戚继光“提戈东南”荡平倭患到戍守燕边抗鞑靼,20多年时间,义乌兵始终与戚继光南征北战,摸爬滚打在一起。戚继光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国家,奉献给了人民。同样,数万义乌兵用自己的智慧、汗水、鲜血甚至生命,保卫了一方平安,筑就了万里长城。

  然而,数百年来,世人只知戚继光和戚家军,史书上很少有义乌兵的记载。义乌兵筑守长城的历史,更是被湮没在浩翰的历史长河之中。

  中国长城学会副会长董耀会说,在官史中,筑守长城的人记录极少,因为它们不给小人物立传。

  即便如那些在抗倭御虏过程中,提升为高级将领的200余名义乌兵,也仅仅是史书、旧志中寥寥数笔文字的转引,如无记载,也像数万兵士那样,烟消云散,无声无息。

  义乌兵史料的发现和义乌兵后裔的血脉重续,让我们第一次对修建长城的小人物有了感性的认识。他们不愧是真正的英雄。

  的确,推动历史进程、创造人间奇迹的,不正是千千万万的“小人物”吗?

  如果说,戚继光是民族英雄,那么以义乌兵为代表的铮铮铁骨们更是民族英雄。这些赤胆忠心的义乌将士,用血和肉,捍卫了一个民族的尊严。

  历史不应该忘记那些未曾留名却恪守仁义的忠臣孝子们。

  历史已渐渐远去,今天的我们很难想象当时的义乌兵在面对嗜杀成性、无比强大的倭寇时的坚毅和勇敢,也很难想象当时的义乌兵用双手将一块块冰冷砖石垒就长城时的寂寥。在义乌先辈的坚毅、寂寥中,他们也由此谱写了不朽的传奇,他们的精神成为义乌精神的重要内容,在不断的传承,让几百年后的义乌人创造了新的奇迹,将义乌打造成为闻名世界的小商品贸易之都。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楼菲莉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