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名彝族中学生余姚找工作受困,义乌好人爱心接力助他们圆梦》追踪
7月5日晚,28名彝族中学生在“大哥哥”曲比格古的带领下,来义乌找工作。义乌好人老丁不仅收留了他们,还及时联系本报等当地媒体和爱心组织,次日下午便圆了孩子们的微心愿———通过当暑期工挣得新学期学费和生活费(详见本报7月7日03版报道)。
文章刊发后,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义乌市委统战部、民宗局、民政局、关工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看到报道后,及时安排有关工作人员对这28名来自四川贫困山区的中学生给予关注和帮扶。义乌市四川商会和义乌多个爱心组织获悉消息后,有的第一时间加入帮扶工作,有的正在商议具体帮扶细节问题。
这几天,每天都有数十名市民和网友致电新报新闻热线,“追问”28名彝族中学生在义乌的工作、生活情况,希望他们能在义乌这座大爱的城市愉快度过一个不寻常的暑假,在开学前人人挣得各自期望的新学期学费和生活费。
前天,记者随老丁和义乌“义工之家”的几位爱心人士,先后走访了在义乌威龙印刷有限公司和义乌市航鹏彩印包装厂当暑期工的这28名孩子。
“这帽子是丁叔送我的。”阿罗约布像炫耀自己的宝贝一样对记者说。
吃饭时间是大家最开心的时光。
他们与熟练工“同工同酬”
我们首先来到位处义北工业区的义乌市航鹏彩印包装厂,在二楼生产车间见到了14名彝族中学生。
“这里挺好的,叔叔阿姨们都很照顾,有什么不懂的,他们都会教我们。”问及工作情况,17岁的乃乃阿合率先起身说,他和另外11名男同学,目前的主要工作是给包装袋贴商标。“干这活不需要什么技术,主要是看熟练程度,动作快的人就能多贴一些。”
“昨天,我挣了50多元,今天估计有70多元。再过几天,也许就能赶上叔叔阿姨们了,他们每天能挣100多元。”乃乃阿合说,这个暑假,他打算不仅要挣足自己下学期的学费和生活费,还要帮读小学的妹妹挣取足够的零花钱。
18岁的阿卓妹妹和17岁的阿古布都坐在同一张大桌子旁,她俩的主要工作是给包装袋扎拎带。“我俩主要就是穿绳子,顺便看一下商标有没有贴对位置,然后10个一包扎好。”阿卓妹妹笑称,穿绳子是她的“拿手好戏”,两天下来,她的工作效率快赶上旁边的几名熟练工了。
阿古布都是第一次出来打工,之前也没干过类似的手工活,穿绳子的速度明显比阿卓妹妹要慢。她是一个“苦命”的孩子,三岁时,母亲因病去世,父亲因患肺结核不能从事重体力活,一家人的经济来源主要靠大她四岁的姐姐种地及农闲时外出打零工所得。“我们家里的房子很破了,姐姐说再不修理可能要倒塌了,是她让我跟老乡一起出来打工的。”
“他们虽是暑期工,我们没把他们当学徒看待,住宿、伙食和酬薪标准都与厂里的熟练工一样。”企业负责人楼文军介绍,14名彝族中学生到该企业上班首日,他就给他们每人预支了50元生活费,还安排工作人员领他们上附近一家超市选购毛巾、牙刷、牙膏等生活必需品。“他们的中饭和晚饭都是厂里免费提供的,住的是公寓,虽然房内没有空调,但洗澡很方便的。”
楼文军表示,他会把这14个四川孩子视为“贵客”,除了他们应得的工资收入,届时还会给他们每人额外补助一点,工作出色的另外再奖励一点。
女孩们住的房间被她们称作“天堂”。
男孩们下班后聚在一起聊天。
他们住的都是空调房
位处义乌城区贝村路的威龙印刷公司,各方面条件相对比“航鹏彩印”更好一些。说起工作强度和生活环境,在这里打工的另外14名彝族中学生显得很满意。
“我们四个女生住一个寝室,房间好大,里面还有空调。”18岁的吉克金兰是个性格开朗的女孩。她说,去年寒假,她到深州一家玩具厂干了一个多月,那里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都没法与义乌这家企业媲美。“我们四个女生的主要任务,就是给礼品袋穿绳子,顺便擦擦灰尘,把布条排整齐,做这手工活比较轻松,只是工作时间稍微长了点,呵呵。”
“我们10个男生住的房间,也都是装了空调的。”18岁的阿尔尔日是第一次跟老乡出来打工,他说这是自己出生以来第一次住空调房,入住第一晚,他就打电话给父母“通报”了这一好消息。“我爸妈说,如果这里工资收入不错的话,以后就让我留在义乌工作好了,回老家根本找不到好工作。”
“住的,吃的,应该说都不错。”18岁的曲比石布是这批来义乌打工孩子的“带头人”,当初就是他领着大伙从凉山出来打工的。“每个寒假、暑假,我都要出来打工的,感觉义乌的企业特别有爱心,老板很通情达理。”
曲比石布说,他们入住“威龙”当天,企业主就给他们每人预发了100元生活费。“大家都很开心,有的买毛巾,有的买脸盆,有的买零食,真的好开心。”
孩子们说,7月7日晚上,义乌“义工之家”负责人邵娟平还专程到“威龙”,给他们送去了很多书籍,让他们工作之余多看看书,让他们备感亲切和温暖。
“阿姨(邵娟平)说,知识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希望我们这些平常好书读得不多的人,有空要加紧学习。阿姨说得非常好,不能把出来打工挣的辛苦钱作为此次暑期社会实践的终极目标。”曲比石布说,来义乌后,除了老丁,邵娟平是第二个最让他感动的人。
据“威龙”的宗经理介绍,为了保障在该公司当暑期工的14名彝族中学生的安全,公司专门安排了两名业务主管负责他们的工作和生活,以防意外事故的发生。
学生们和车间工人一起走出车间。
下班路上,学生们结伴走回宿舍。
老丁等爱心人士视他们为自己的孩子
爱心组织已在安排他们的“福利”
“自从他们来到义乌后,我就一直在关注着他们,想方设法去帮助他们,让他们在义乌过得开心。暑假结束后,希望每个孩子都能开开心心地离开义乌,回学校上课去。”老丁说,7月5日晚,孩子们到达义乌后,他整宿都在为他们忙碌。第二天为了帮孩子们找工作,忙得忘了吃饭。“孩子们的工作都落实好了,我的心还是平静不下来。”
老丁说,他已把这28名彝族中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7月7日一大早,他就起床去整理仓库,收拾衣服、被子,发现有的衣服和被子有点霉味,该洗的洗,该晒的晒,忙了一上午。当天下午,他骑着那辆破旧的三轮车,专程赶到苏溪,给在航鹏彩印包装厂上班、尚没有被子的孩子送去了10床被子,另外还有14套短袖、14双凉鞋和一些毛绒玩具。
7月7日下午,老丁又到“威龙”,给那里的14名孩子也送去被子、短袖、凉鞋和毛绒玩具。7月8日上午,他又到市场买了10床凉席,下午搭记者的车再次到“航鹏彩印”,并进公寓把凉席一一给孩子们铺好。临走时,鼓励孩子们好好干,不要辜负义乌众多好心人的爱心和善举。
“我们已联系相关部门和爱心企业,打算在暑期结束前再为孩子们做些事。”义乌“义工之家”负责人邵娟平说,最近几天,关心这批彝族中学生的热心人越来越多,她打算在合适的时间,安排这些孩子去参观一下义乌的城市规划馆和申通、中通等一些知名的物流企业,还有一些知名的高科技企业等。“打工挣钱不是长久之计,我想好好提高一下他们的见识,让他们回去后能更好地学习,将来能找到更好的工作。”
邵娟平表示,在孩子们离开义乌前,她还要发动更多的爱心企业和热心市民,一起为这些孩子提供更多的“礼物”,比如每人送一只书包、拉杆箱等,让他们带着义乌人民的祝福“满载而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