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3日讯(商报记者 王婷)在北苑租厂房多年的欧贝饰品,自去年7月入驻新光聚饰云产业创新综合体就踏实多了。在这里,它可以和40多家饰品企业一起共用环保处理设备,解决了单个企业在外高昂的环保成本;在这里,订单旺季时候,企业间可以互相帮忙,既能实现工艺上的优化,也解决了单个企业人手不足的问题。不仅如此,这里员工宿舍、食堂、超市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也帮助园区企业更好地留住工人。
欧贝饰品总经理吴潭浩说,仅废水、废气处理这一环节,园区就能帮助企业降低成本30%以上。而更令他欣喜的还是园区资源整合上的优势。“以前,我们这种小企业去找原料供应商,因为量不大,很难找到好的供应商。现在借助聚饰云这个平台,原料实现统一采购,有了统一的供应商,也有了选择的余地,品质也比原先更有保障。一年下来,仅采购成本就能降低15%到20%。”
可以说,欧贝饰品是聚饰云产业创新综合体里企业的一个缩影。自2015年新光集团开始投资3亿元兴建15万方超大规模饰品产业基地,着力打造饰品产业线上线下互动的体验和展示交流中心,面向未来的饰品行业生产能力的集聚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依托省级饰品行业协会,这里已然形成了一条产业创新综合体的“义乌样本”。
一直以来,饰品行业是义乌的支柱产业之一,年产值达数百亿人民币,占到全国饰品业70%以上,集聚效应显著。截至去年底,全市在市场监管局登记注册的饰品加工(不含电镀)企业及个体加工户约有13500家。整个饰品产业集群从业人员15万,产值约200亿元,约占全市总产值的11%,饰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全球最大的流行饰品生产基地之一。
“2008年以来,义乌饰品在迅速崛起后遇到瓶颈,面临很多挑战。”浙江省饰品行业协会秘书长樊友洪坦言,销售渠道单一、创新设计意识淡薄、品牌营销能力缺乏、产品同质化、人力成本上涨等问题困扰着众多的义乌饰品企业。
面对种种困扰,在“低小散”整治的东风下,集产业集聚且融合“互联网+”的国内首个饰品产业链垂直平台———聚饰云产业园区应运而生。“这里通过产业集聚,可以为入驻企业提供设计、打样研发、仓储物流、技能培训、环保监测、材料供给等系列配套与孵化服务,企业无需再为材料库存、后勤支持、废水废气处理、工人培养等问题而担忧。”聚饰云平台总经理王海瑶说。
当然,最值得一提的是,园区搭载的“互联网+”顺风车,打造的“聚饰云”线上平台,为行业里的每个角色———饰品贸易商、成品厂商、配件商、珠宝设计师提供更高效的互联网化工作工具,通过一站式社会化采购、销售对接、产能对接、生产托管等供应链解决方案,让信息在平台沟通、流转和深度融合,促进饰品行业整体改造升级。
在业内人士看来,聚饰云这种“线上网络平台+线下产业园区”的模式,实现创新链、金融链、供应链全产业链的整合集聚,可以说使小微企业园区的建设跳出了传统的简单的生产企业集聚,是我市在产业创新综合体打造上的一个有力探索,对今后我市小微企业创业园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据了解,截至7月底,聚饰云平台注册企业用户已达23000余家,用户人数超过62000余人,平台月均成交额超过1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