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8月25日讯(记者 吴杰)近日,一面“网络护水在行动”的旗出现在义乌的各条溪边、各个池塘周围,这抹飘扬的蓝色成为了义乌网络巡河护河活动中最美“风景”。从7月份开始,义乌网络护水队的成员们举着这面旗,走遍了义乌14个镇街,清理河道垃圾、劝阻不文明行为、检查污水偷排情况。
2017年以来,义乌以“河长制”为抓手,大力推行剿灭劣Ⅴ类水专项行动、“双九”治理,全力实施浙中生态廊道建设。在上半年,义乌7个省市控断面和3个出境断面全部稳定在地表水Ⅲ类水质标准;43条主要支流、61个乡镇监测断面中,56个达到Ⅲ类以上,达标率为91.8%,并且全面消除了V类断面。
足迹遍义乌河长制助力“五水共治”
8月18日,义乌网络护水队来到廿三里护水巡河,担任河长三年的廿三里前溪西京段河长虞毅骏带领护水队员一起参加巡河:“我每天早上8点之前都会对整条前溪西京段巡查,一发现垃圾等漂浮物,我就会用手机上装的巡河APP汇报相关情况,请专人来进行清除。”虞毅骏每天都会对自己管理的河道巡查两次,及时记录河道的相关信息。
从2013年以来,在完善“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基础下,义乌将“河长制”深入到“村”一级。并由村两委书记或主任担任行政村范围内小微水体的塘长、库长、溪流长,实行包水域到人。
2014年,城西街道荷村党支部书记龚景革成了铜溪荷村段的河段长。在河道整治中,龚景革亲自带领治水小分队下河清理沉积多年的垃圾。两年的时间里,铜溪荷村段实现了水清、岸绿、景美的目标。每天清晨和傍晚,村民们都能看见龚景革沿着铜溪河岸散步,河道水质的变化、河道保洁的状况,他都做到时时清楚。
保护河道不仅在每个河长脚下,也在河长们的手里。义乌为境内的每条河流都建立了河长微信群,通过掌上办公实现问题快速反映并处置,推动巡河治河信息化、实时化、数字化,真正做到全天候、无死角监管。截至2016年12月底,已累计上传河道巡查轨迹11487条次,河长日志6794篇,随手拍813张。
全民参与治水共享治水成效
除了“官方河长”,义乌的“民间河长”队伍也是治水中非常重要的一员。2014年。义乌市建设美丽义乌促进会成立,1300名志愿者奔波在义乌的每条河道,只一年,他们就走了3万多公里,足迹遍布义乌800多个村庄。2017年6月4日,建设美丽义乌促进会为46名民间河长颁发了聘用证书,义乌大大小小的河流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民间河长。
除了建设美丽义乌促进会,义乌还有许多组织活跃在治水一线,各个镇街的“河小二”队伍、巾帼护水队都会定期组织队伍巡河。5月4日,大陈镇成立了“国际河小二”队伍,邀请了30多名外国友人共同参与治水,一起维护义乌的碧水青山。
“文明义乌E网先行”2017义乌网络文化季七月启动,作为主活动之一的“守护门前那眼清泉”网络护水活动受到了网友们的广泛关注,义网观察联盟的网友更是期期不落,坚持参加护水,走遍义乌14个镇街,身体力行守护义乌水,在义乌的网络上掀起了护水爱水的活动热潮。
在稠江街道的护水行动中,年仅9岁的小小小护水队员季佳蓉对所有的护水队员说:“保护池塘就是不往里面扔垃圾,不仅我们不能扔,我们周围的人也一样不能扔。现在村子里的池塘很漂亮,我们要保护它。”福田街道下西陶村的陶大爷每天都会到村口的沽塘转转,看看水面上有没有垃圾和藻类漂浮物,如果发现有,他就用工具捞掉。陶大爷坦言,以前这个塘发黑发臭,水里的鱼都死了,“现在通过整治,大家有了爱水护水的意识,鱼回来了,水也变清了。”
多措并举全面剿灭劣V类水
义乌人的童年回忆里总少不了村子中的那口大池塘,那是所有孩子的游乐场,也是大人洗衣淘菜的好去处。然而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门口塘成了村民的心头病,池水不再清澈,有的时候甚至会散发一些气味,整治门口塘,成了村民共同的呼声。2017年2月,义乌开始了全面剿灭劣V类水攻坚战,其中,整治门口塘是剿灭劣V类水工作重点所在。
义乌佛堂镇辖区内曾经有41处需要整治的小微水体,6月份也已经全部完工。为整治门口塘,佛堂镇想到的是引进上游活水,从而激活门口塘水系。“我们佛堂张宅一村的水角塘、兰黄塘通过池塘清淤、引活水、水生植物种植、池塘周边加做护栏来整治门口塘水质”佛堂五水共治办工作人员傅亮告诉记者,“目前这两口池塘水质均达到四类水标准”。
为了保护辖区内的水资源,义乌江东街道10名专职巡河员成了六溪两江的“管家”,坚持每天一巡,实行每天一报,有污水渗透溢冒河道内及两岸垃圾等问题当天整改。另外,江东街道还专门雇用无人机进行每月一飞,对河道全域进行排查,务求不留死角。
截至2017年7月,在排查5000个多个小微水体水质后,义乌市490处需整治的小微水体已完成整治并通过验收,完成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