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一年,是佛堂深刻变化的一年。这一年,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在这里纵深推进,该镇的人居环境、城镇秩序都经历了深刻变化。
在农历十月初十举办的物资文化交流会,是义乌佛堂镇的传统庙会,至今已有70多年历史,曾是佛堂经济繁荣的见证。在水运时代,佛堂是义乌的水上交通枢纽和贸易繁盛之地。彼时,佛堂的GDP曾是义乌全市的2/3。
日前,停办多年的物资交流会再次回归,恰逢佛堂的首个商业综合体宝龙广场开业,沟通江南、江北两岸的万善浮桥重建通桥。三天里,每天近30万人涌进佛堂,10多万人踏上万善浮桥,让老佛堂人觉得似曾相识的繁荣场景又回来了。
然而,昔日盛会再现,承载着的已经不止佛堂经济的繁荣,更是其高质量发展的见证。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成果在这场盛会里初显,经济增长与美丽城镇、美好生活建设齐头并进,佛堂已经慢慢补齐城市化进程中遗留下来“脏乱差”的短板,打开新的发展格局。
铁腕治乱
消除集镇“顽疾”
电瓶车乱停乱放,是城镇秩序治理中的“老大难”。不受交规约束,光靠劝导收效甚微,这个问题该如何解决?佛堂用一个小小的“文明锁”,锁住了百姓的不文明行为,锁出了城市管理的智慧。
2017年,佛堂出台了集镇电瓶车管理新办法。办法规定,对违规乱停放的电瓶车,执法人员有权给其上“文明锁”。
据了解,这把“文明锁”与普通的电瓶车锁一致,只是锁上留有一个联系方式。车主通过这个联系方式,可以联系到锁车的执法人员,在接受执法人员的口头传授交规知识,并签下不再违规的承诺书后,才可以打开“文明锁”。
“被文明锁锁住后,违规电瓶车主不仅要面临被当众教育的尴尬,还要花费更高的时间成本,所以现在自觉文明停车的人多起来了,全镇电瓶车乱停的现象明显得到缓解。”佛堂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龚旭伟告诉笔者。
一把“文明锁”,成效显著。然而,在城镇秩序整治这场攻坚战上,这样的巧招,并不能一劳永逸地解决所有难题。佛堂常住人口超过20万,日均车流在3万辆以上。更多的时候,需要一线执法人员兢兢业业、不断付出,潜移默化改变群众的行为习惯。
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启动以来,佛堂先后组建了城管中队、镇区交警分队,配备对讲机、执法仪、作战服等,全天候不间断治理城市乱象。一些在佛堂持续了几十年的“顽疾”,也在这场整治当中被消除。
机动三轮车非法营运正是其中之一,通过交警、城管等执法部门定期联合作战,不定时连轴整治,佛堂查扣非法营运三轮车165辆,并对合法31辆车辆进行编号登记,彻底根治机动三轮车乱停、乱占的状况。
与此同时,佛堂也在管理机制上创新,以求破除城市管理的“破窗效应”。
“我们以一员多能、全员全科的要求,将交警、城管等一线执法人员打通,按照谁离事发地近谁执勤的原则,提高执勤效率。”龚旭伟告诉笔者,在此基础上,佛堂建立了“3个3”快速反应机制,要求接到信息后,指挥中心在30秒内下达指令,执法人员3分钟到场,3分钟内解决问题。
“快速反应机制能够让各种城市乱象,在第一时间内得到解决,避免一些问题长期积压,到最后变成顽疾,这就是打破了城市管理的破窗效应。”龚旭伟说。
有机更新
实现产城融合
去年,在佛堂封盖了近30年的大成河东风河盖板被掀开,赢得当地百姓拍手叫好。这一年,与河盖板一同被“掀开”的,还有佛堂的违章建筑。
据佛堂镇政府统计,该镇2017年共拆除违法建筑92.1万平方米,“三改”总面积623.5万平方米,拆后利用率达到92.48%,完成2017年拆违任务的261.6%。
一边是拆,另一边是大刀阔斧的城市建设在同步跟进。投资2.5亿元的养老服务中心、中心卫生院、人才大厦、乌皮塘公园二期和投资10亿元的宝龙城市广场等配套项目建设陆续落成。
与此同时,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美化工程持续推进。佛堂投资5000万元,完成佛堂大道、渡磬路等镇区主干道近10公里综合管线下埋工程;用时3个月,完成双林路、朝阳路等主干道“绿改彩、白改黑”;投资1亿元,完成大成路、建设路、朝阳路等主干道21万平方米外立面改造。
另外,该镇还对佛堂老街的商铺、古民居等进行“原材料、原工艺、原结构”式修缮。原汁原味展现独有历史韵味后,这里的产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原来都是原住民在这里经营一些日用品店,现在变成了咖啡店、酒吧,转型成旅游服务产业,增加了百姓的收入。”龚旭伟表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化解了城镇“顽疾”,也打开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