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资讯 正文

一声惊蛰始 万物忙生长

发布时间: 2018-03-05 09:08:58 来源: 中国义乌网·义乌商报 作者:

  惊蛰,古称“启蛰”,其历史非常悠久,起源于周朝,已经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惊蛰一般在公历3月5-6日之间,今年惊蛰交节是3月5日23时28分,这时太阳到达黄经345°。惊蛰为“二月节”,即二月的节气,但实际上它不一定都落在农历二月,如今年惊蛰就落在正月。

  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经过了立春、雨水的洗礼,当惊蛰来到,大地回暖,万物复苏。在惊蛰这个充满生机的时节,草木、庄稼、小生灵……仿佛在刹那间,一切该醒的都醒了。

  “一声霹雳醒蛇虫,几阵潇潇染紫红。九九江南风送暖,融融翠野启春耕”。诗人左河水的这首《惊蛰》诗,恰如其分地描绘了我国江南地区惊蛰时节春暖花开,万物生长的景象。

  一夜春雷百蛰空 且与虫蚁话短长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遇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但事实上,真正使冬眠动物苏醒出土的,并不是隆隆的雷声,而是气温回升到一定程度时地中的温度。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如“未过惊蛰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开”。“惊蛰”前后,之所以偶有雷声,是大地湿度渐高,而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较强与活动频繁所致。截至目前,今年的初雷还未响起,不过,各种益虫、害虫及鸟儿、蛇鼠等都迫不及待地“醒”了。

  苏醒后的蛇虫鼠蚁或殃害庄稼,或滋扰生活,实在令人痛恨。于是百姓想出种种带有巫术性质的做法,久而行之,形成民俗。农谚所谓:“春杀一虫,胜过夏杀一千。”因此,选择在虫子刚刚起蛰的时候除之,很适时。

  我国南方地区包括义乌,气候温暖,雨量较多。各季节的空气也异常潮湿,最宜于各种寄生虫的繁殖,其中最足以称为祸患的有疟蚊、虱子、跳蚤、钩虫、血丝虫等。所以对防除害虫,显得尤为重要紧迫。

  江西南昌在惊蛰这天,农家将谷种、豆种、南瓜子及各种蔬菜种子取一小撮放入锅中干炒,名曰炒虫;广东大浦家家都将黄豆或麦子反复春炒,以驱除虫蚁;湖北天门一带,儿童敲打征鼓木梆,歌唱游行,称为赶虾蟆;福建汀州有吃芋子饭或芋子饺的习俗,以芋子象征“毛虫”,以吃芋子寓意除百虫。另外,有些地方还用香油煎炸食物,香气四滋,可使灶台上的虫类绝迹,俗称熏虫。

  《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撒在门槛外,认为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江西遂川,在房前屋后的墙基、畜栏、厕所等处撒一些石灰粉末,以杀虫、防虫;湖北恩施则用石灰撒地,画出弓箭形状,称之为射虫。

  “惊蛰当日,我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这是祖辈传下来的习俗。”家住义乌城区的张奶奶说,听她的太婆讲,古时农家视惊蛰为“扫虫节”,人们拿着扫帚到田里举行扫虫的仪式,比喻将一切害虫都“扫除”干净。如遇上虫害,家家户户就纷纷将扫把插到田头地间,以请扫帚神来帮助消除虫灾。

  融融翠野启春耕 祈盼有个好收成

  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平地一声惊雷起,万物从冬日的沉睡里醒来,全国大部分地区都陆续进入春耕大忙季节。农人们陆陆续续开始了真正的劳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在我国,自古就很重视惊蛰节气,农谚有“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停歇”之说,视惊蛰为春耕开始的日子。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在江南,小麦已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在华南地区,早稻播种正在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

  昨日阳光正好,在大陈镇楂林二村,几个村民正在空旷的田地里劳作,有的将一袋袋肥料均匀地撒在田里,让土壤变得肥沃;有的在种植花生、西红柿、茄子等农作物;有的隐身大棚里,将葡萄藤上多余的枝条剪去……正弯腰种西红柿苗的骆大伯说,过了惊蛰是春分、清明,天气渐渐热起来,就要耕田、种田了,农作物都可以种植了。

  何时耕种?何时施肥?如今,依靠现代科技可以精准地掌握并控制农作物的生长周期。而在古代,古人农户种田,要依靠二十四节气来指导农事,为此也总结出不少农事谚语,这凝聚了劳动人民辛勤劳作智慧的结晶。另一方面,古人也会通过不同的祭祀活动来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据相关记载,从明朝开始,皇帝要举行祭祀仪式。明朝朝廷规定,惊蛰这一天,皇帝要到南郊大飨殿,也即现在的北京天坛祈年殿,行祈谷礼,向上天祭祀,希望新的一年稻谷丰收。现在惊蛰的祭祀活动已经没有了,但是这个日子对农民来说,依旧非常重要,也体现出传统文化代代相传。

  九九江南风送暖 繁花渐开焕生机

  惊蛰这个节气,很形象地演绎了春天里的各种景象:草木发芽,小动物一下子活跃了起来,报春迎春的花儿竞相绽放,桃红李白,莺莺燕燕,一片生机盎然的模样。

  古代将惊蛰15天分为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桃始华”即桃花渐渐开放,“仓庚鸣”即黄鹂开始鸣叫。古人认为动物之间会发生变化,仲春之时,林木茂盛,鹰口啄尚柔,不能捕鸟,瞪目忍饥如痴而化为鸠,看到鹰少了,鸠(这里可能指布谷鸟)多起来,就认为是“鹰化为鸠”。故曰鸠化为鹰,秋时也;鹰化为鸠,春时也。惊蛰三候所代表的花信为:“一候桃花,二候杏花,三候蔷薇。”

  从全国的范围来说,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有寒冷的冬日景象外,其他地区都开始春回大地。“惊蛰”时节正是“九九”艳阳天,也是一年中气温上升最快的时候。根据气象规律,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会升到8~14℃,比“雨水”时升高3℃以上。如地处江南的义乌,上周天气就明显变暖,最高气温一下子升到30℃。

  “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惊蛰之前,义乌的春天就已经开始热身。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市区的大小公园、主干道两侧,郊区的高低山丘、房边溪畔,杨柳探出绿芽,玉兰花、油菜花等次第绽放,展现出一幅由蓝天、嫩芽、鸟语花香组成的美丽画卷。而这些天,最受市民喜爱的是“凌寒独自开”的梅花。宾王大桥边的梅花大道、香雪报春园内的梅花林,红梅、白梅恣意绽放,尽吐芳华,暗香浮动中让人嗅到了生命的味道。

  惊蛰的节气花木是桃花,其寓意是生命的勃发与张扬。被称为“中国情人节”的元宵节刚刚过去,就迎来了惊蛰节气。春暖花开、灯红酒绿,年轻人结伴出游,除了赏花灯,还可赏桃花。桃花盛开之际,正是大自然生机勃发之时。《诗经》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适家”,描绘出一幅桃花盛开时节,年轻人结婚成家的喜乐画卷。

扫一扫加中国义乌网为好友
编辑: 祝璐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