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的记忆,一开始留下的或许是一条街,一幢楼,一口井。但随着城市的变迁,往往留下的仅仅是一个名字。比如,义乌的朝阳门。
几天前,义乌市民的手机里纷纷收到一则公告: 7月8日(今天)上午7时,稠城街道朝阳门旧房将实施爆破拆除。这一消息,也让不少义乌人纷纷怀旧起来。
虽然如今的朝阳门剩下的只是几栋80年代留下的商业建筑,但在快速发展的城市面前,却意外成了存留不多的城市记忆。
“朝阳门,原本是一座城门,在几百年的历史变迁中,逐渐成为义乌人心中的一个地理坐标”,作为《义乌市志》的总编辑,吴潮海对朝阳门有着深厚的感情。
曾经是义乌的东大门
官员升迁、百姓嫁娶必经之路
翻看上世纪80年底泛黄的《义乌县志》,关于朝阳门,有这么一段记载:
“旧城原有城门七,各有城楼:东曰朝阳门、东北曰卿云门、南曰文明门、西曰迎恩门、西北曰湖清门、东北曰通惠门、北曰拱辰门。19世纪大多坍塌。1949年解放时,朝阳门、文明门尚存,但城楼早塌坏,拱辰门只剩门壁。文明门和拱辰门壁亦于60年代相继拆除。”
始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的朝阳门,筑土为城,气势恢弘。登楼远眺,古城风光尽收眼底,绣湖烟波浩渺,远处阡陌交错,村庄田野,炊烟袅袅。
因为“朝阳”二字,朝阳门也成了吉祥富贵的象征。吴潮海说,古时官员升迁往来,必在朝阳门迎送,即使平民百姓嫁女娶媳也必经此门,特别是42级石阶,人走其上步步高,风流其下飘飘然。
作为古义乌城区的东大门,一些居住在义乌东部的村民以及义乌以东县市的人想要进城,必须先通过朝阳门。过了门,沿着金山岭的石阶拾级而上,行至岭顶,再往下,方能进城。
通过朝阳门
义乌商人走向世界
而在不少义乌生意人的记忆中,关于朝阳门更多是一段石阶的回忆。
1985年,义乌小商品市场向东突破,在朝阳门外兴建城中路市场,从此便肆意汪洋、一发而不可止。金山岭的那段石阶是当时经营户每天的必经之路。
吴女士是义乌最早经商的一批商人,以前就住在朝阳门附近的毛家巷,对这段台阶的印象非常深刻。
“那时候朝阳门就是义乌的正门,从现在市府方向走进去,经过的全是居民楼,再去义乌篁园路市场。一路台阶上上下下。”吴女士说,当时义乌谁家有大事情,这段台阶也都是必经之路。
“朝阳门可以说是义乌的‘利市门’,走出朝阳门,事业就如日中天,红红火火。”义乌市志办主任吴潮海说。
1987年12月5日晚,台阶的回忆走入历史。在当时的稠城镇人民政府内,就如何改造朝阳门开了一次会。会议决定拆除朝阳门,做一条宽敞的水泥路,沿街建起几幢商品房。
朝阳门工程是当时义乌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项工程,原城门残长12米、宽7.5米、高4.9米,门洞高2米、宽3.45米。另外,总工程全长280米,需拆迁187户共2.3万平方米的民房,破土5.4万土石方。根据镇政府规划,工程首先要爆破掉一座长240米、高7米、宽60米的山坡。然后,沿街建起4层以上、总建筑面积约2.3万平方米的商业大楼。
一度是商业街的代名词
80后在这里买了第一件名牌
1990年7月1日,新的朝阳门大街顺利竣工。朝阳门“服装精品街”形成,吸引了包括东阳、金华、浦江在内的周边县市很多市民慕名前来采购,成为义乌城区的最繁华所在。因此在许多80后的心目中,朝阳门已经是是一条商业街的代名词。
1984年出生的小薇如今已是而立之年,朝阳门的记忆已经开始模糊,但是买名牌就要到朝阳门,却是非常牢固的印象。
“当时很多做生意的老板,很多都是到朝阳门买衣服,比市场上贵,但是有牌子,质量好。一楼都是一些有品牌的商店,很多同学的第一件名牌就是在这里买的。当时二楼还有一些培训班和游戏室。”
在小薇的记忆中,朝阳门成为商业街的辉煌似乎并未持续太久,伴随着工人路等新兴商业街的兴起,朝阳门也渐渐落寞。
“工人路也是商业街,还有通汇和天成两个大商场,所以去朝阳门的人也少了很多。绣湖广场改造的时候,都说朝阳门要拆了,但一直没拆掉。”小薇说,现在仍遗留着几幢废旧房,已经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刊于2013年7月8日《钱江晚报》
记者:贝远景实习生:叶星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