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31位热心人士把自己珍藏数十年的书画作品、先人手稿及有关义乌商贸史的票证、瓷器等共计160多件物品无偿捐赠给义乌市博物馆。据悉,这是义乌市博物馆连续第三年举行藏品捐赠仪式。
公开征集藏品
充实博物馆馆藏
“近几年来,我最大的感触就是,愿意捐赠的朋友一年比一年多。”义乌市博物馆馆长金国祯介绍,博物馆新馆文物藏品专项征集工作自2015年开始启动,通过媒体多方宣传,社会各界对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建设工作和博物馆事业有了更深的了解,不少热心人士向义乌市博物馆无偿捐赠的事迹层出不穷,各类反映义乌历史文化或与小商品发展史相关的实物资料,大大丰富了博物馆的馆藏。
今年初,义乌市博物馆重新发布公告,向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人士征集藏品。征集范围主要有五大系列:义乌历史文化系列,即反映义乌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生活的代表性实物等;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系列,即反映义乌小商品市场发展的代表性实物和影像资料等;反映义乌自然演变系列;中国古代、近现代商贸系列;义乌美术馆藏品系列等。
【捐赠故事】
10多年前的电话,送来了87件捐赠品
刘朝阳(1901~1975年),现代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义乌柳青青溪村人,是我国最早向国内介绍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少数学者之一。
昨天上午,义乌市博物馆馆长金国祯郑重地从工作人员手中接过刚从丽水带回的关于刘朝阳的87件物品,里面有刘朝阳手稿24份,原版论著26份,复印资料32份,以及遗物怀表等5件。
“这些都是刘朝阳的女儿刘小丽捐赠的。”金国祯说,促成此次捐赠的是10多年前的一个电话。那年,馆里意外接到了刘朝阳亲属的电话,说想要给博物馆捐一些刘朝阳的遗物,希望借此机会让刘朝阳有另一种形式的“落叶归根”,也让更多义乌人认识了解刘朝阳。可惜,由于当时认识上的问题,此事并未成功。
直到前年,为给新开工建设的义乌市博物馆新馆、美术馆充实和丰富馆藏,义乌决定向社会各界及海内外人士征集藏品。
这时,金国祯猛然想起多年前的这通电话,就于去年下半年辗转联系上刘小丽。在表达了征集藏品的意向后,刘小丽十分高兴地表示愿意无偿捐献父亲的相关物品。当时,刘小丽恰巧在分类整理父亲的遗物,想把其生平和论著整理成书刊发。于是,双方便约定书本编订完成后再联系捐赠事宜。
日前,金国祯接到刘小丽的回电,当即于昨天安排工作人员前往其丽水居住地领回这87件物品。“能看到父亲的遗物在故乡博物馆收藏并展出,刘小丽很高兴。”
得知义乌在征集藏品,与博物馆颇有渊源的杭州藏家齐玉梅也打来电话,表示愿意捐出一批汉代画像砖拓片(共计36幅)、一幅《世界漫画鸟瞰图》。
义乌市收藏协会获悉此事后,广泛发动身边人参与,协会28名会员捐出了30多件与义乌小商品发展史相关的藏品。其中,有义乌发展早期资料、票证,还有早年用于制作棒棒糖的模具等。
金国祯说,他们从这些捐赠义举中,看到了社会各界对义乌文化事业发展的爱心、关心、责任心。然而,尽管市民捐献热情日渐高涨,但随着义乌两个新馆开馆日期的临近,藏品征集工作也显得更为紧迫。“我们需要社会各界热心人士的支持和帮助,期待更多人关注收藏事业,积极提供相关的藏品或征集线索,为我们的文化事业添砖加瓦。”
新馆稳步建设,带来满满期待
据了解,前年开工建设的义乌市博物馆新馆、美术馆,预计明年建成开放。它将作为传播中国商贸文化和义乌精神的空间载体,成为义乌城市的新地标。
据负责两馆建设的义乌市博物馆副馆长盛萍萍介绍,新馆以“花鼓协奏、广宇六合”为布局理念,将义乌独特的商业文化特征融于其中,以生命力顽强的义乌市花“月季”为造型,体现义乌人民勇于吃苦、历经风雨、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实干精神;两个建筑又形似义乌“花鼓”和“拨浪鼓”,体现义乌“鸡毛换糖”的商贸文化,以及义乌作为“商贸之都”所具有的向心性、辐射性。
结合建筑设计方案,博物馆新馆设5个常设展厅,一楼设置义乌自然史、义乌历史文化展厅和小商品展厅,二楼设置中国古代商贸史展厅、中国近现代商贸史展厅。义乌市美术馆则主要布置5个临时展厅。
“目前美术馆三层梁板结构已完成,正在进行屋面结构施工;博物馆二层梁板结构已完成70%。”盛萍萍说,相信开馆之后,两馆将成为参观者直观了解义乌人文历史、中国商贸发展的目的地。在这里,历史将变得鲜活而立体。
【延伸阅读】一大波活动来袭
昨天,记者了解到,为纪念第42个国际博物馆日,浙江图书馆国家级古籍修复中心团队将应义乌市博物馆邀请,带来一大波互动体验活动——带领市民感受传统传拓、印刷、装帧技艺,亲手装订线装书籍、拓印木版石刻,观看古籍修复演示,体验文字从石到纸、从板到纸的奇妙转化等。
其中,5月19日上午9:00~11:30,下午1:30~4:30(面向12周岁以上中小学生);5月20日上午9:00~11:30(面向社会人士),每次约50名。
♦仿真线装书体验
线装书在五代时产生,兴盛于清朝,是最接近现代书的一种形式,也是中国古代书籍装帧的最后一种形式。
小读者可在古籍修复专家的指导下体验穿针引线、装帧古籍的全过程。
♦石刻传拓体验
传拓是指用纸和墨从铸、刻器物上捶印其文字或图案的技术,其成品被称为拓片。
小读者可以现场操作拓片的制作,增加对传统技艺的了解及认知,体验传拓技艺的神奇魅力。
♦雕版印刷体验
雕版印刷作为中国文化独特的印刷方式,在中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本活动环节中,小读者可在专家的指导下,体验在雕版上涂墨、铺纸、刷印等雕版印刷的每一个流程,“零距离”触摸这项传承千年的中华传统文化。
♦古籍修复知识介绍暨古籍印制修复技艺演示体验
人患病则求诊良医,书有疾须寻觅良师,古籍修复即为古代典籍做治疗,使其延寿。
古代典籍迭经历史上的兵蠹水火之厄,迄今遗存者,可用吉光片羽、百不存一来形容。历代以来,图书文物藏家都十分重视装潢与维护,以延典籍之寿。
本活动通过修复知识介绍和现场活态演示,使观众近距离接触古籍修复的细节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