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1日晚7时,义乌义联物流有限公司集卡车司机刘勇和往常一样驾驶着满载小商品的大卡车进入义乌港海关监管场所。进场以后,刘师傅没有到驾驶员休息室休息,而是在车厢内眯着眼睛小憩,还时不时“玩”一会手机。自“义通关”微信公众号开通以来,这样的场景在义乌港随处可见。
作为义乌小商品出口的主要现场,每天都有超过1000个集装箱从义乌港海关监管场所出发,因此,这里也被当地人形象地称之为义乌小商品出口的“主动脉”。为了让“主动脉”更通畅,杭州海关以问题为导向,瞄准小商品出口中的难点、广大管理对象反映的痛点,向科技要效率,将小商品出口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小商品出口效能。
“现在只要用微信扫一扫,输入集装箱号码就可以知道我的柜子有没有查验、能不能出场了。”刘师傅指着手机屏幕说,“以前因为不知道物流信息而苦恼,哪也不敢去,只能在驾驶员休息室屏幕前面傻等,现在装上‘义通关’,走到哪都能知道物流信息,里面还讲了不少海关业务,学学挺好。”正说着话,李师傅已经放下手机,发动了集卡车,“出场信息已经出来了,今晚就能到宁波,明天就能打个来回。”
得到刘师傅称赞的,正是杭州海关开通并在义乌港推广使用的“义通关”微信公众号中的一项功能——集装箱进出场信息查询功能。只要直接输入集装箱号,就能轻松获得对应集装箱的物流通关信息,以往信息滞后、不对称的难题迎刃而解。“现在,集装箱卡车深夜排长队的场景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想着经过我们的努力,小商品能快速出港,挺有成就感的。”负责“义通关”开发应用的关员潘马骏说。据统计,“义通关”日均查询量超过5000人次,集卡车最末离场时间因此提前了1个多小时。
除了“义通关”,说起小商品通关时间压缩,就不能不提另一项应用了“互联网+海关”思维的改革,那就是通关作业无纸化改革。
“通关无纸化改革,就是把原来纸质流转的报关流程全程搬到了网上。”义乌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陈剑说。企业通过互联网向海关递交报关单随附资料,通关手续网上办理,变现场“面对面”通关为网上“点对点”通关。对于种类多、更新快、非标准化的小商品出口,这种通关模式尤为适用。除了网上报关,报关单修改撤销等业务也实现了网上办理,目前义乌小商品通关无纸化率已达99%以上,低风险商品从报关到放行,最快只需要一分钟。
“哪怕是半夜11点,我们也能在网上申报,转关信息自动转到宁波,货物零障碍到达港口出口,通关环节基本上无需等待。”义乌市万顺报关代理有限公司业务员郑巧幸说。
在一系列科技手段的应用下,小商品出口的“主动脉”越来越畅通。据统计,2018年前4个月,杭州海关海关累计监管小商品出口集装箱超过26万标箱,其中90%以上从义乌港始发,小商品通关时间同比压缩64.2%。“‘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通过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创新执法、优化服务、不断促进贸易便利化。”陈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