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市皮肤病医院今年迎来建院六十周年。六十年风雨兼程,一甲子砥砺前行。义乌市皮肤病医院几经搬迁,历经风风雨雨,不断发展壮大,始终秉持“传承、仁爱、精诚、协作”的精神,既承担着全市皮肤病、性病、麻风病的诊治,也承担着稠江辖区群众基本医疗及公共卫生的工作,是一所皮肤专科特色鲜明的医院。今天起,我们推出建院60周年人物系列访谈,讲述医院成长的故事,向建院60周年献礼。
岁月可回首风雨六十年
本期叙述人:毛大大(义乌皮肤病医院退休医生)
中国义乌网6月7日讯(记者 蒋守洋 编辑 楼菲莉)今年62岁的毛大大如今赋闲在家,平日里与老伴一起散散步、侍弄花草,邻居朋友们遇见他总会问候一声“毛医师好。”这位老医务工作者将40多年的时间奉献给了义乌的麻风病防治和皮肤病治疗工作,也经历和见证了义乌皮肤病医院的变迁成长。
说起自己的工作经历,毛大大眼睛里闪着光,一切都记忆深刻。
“1976年12月31日,新年的前一天,我带着行李去到了塔山的麻风村的义乌皮肤病防治站。”毛大大说,自己也没想到这一去就成了自己的终生事业。随后,他被单位派到嘉兴学习培训生理解剖。76年春节期间,他又前往省武康疗养院麻风总站学习了一年。1977年,毛大大回到麻防站。“那时候连电灯都没有,我回到单位后的一年,大家都是点着煤油灯照明。”一年后,防治站才通上了电,亮起了电灯,80年代后这里才有了电风扇。
隔离衣、隔离裤、隔离长筒靴、橡胶手套、帽子,一身防护服穿戴下来就要花上不少时间。这样的全副武装一开始让他并不太适应,时间久了,便成了习惯。
而最难熬的就是夏天,义乌的夏季异常炎热,即便在偏远的山村也抵不住阵阵热浪。毛大大和防治站的同事们每查完一次房,防护服里早已是汗湿全身。每天,他们都要例行查房,问问病人身体哪里不舒服,检查内外科常见病,为病人们开药发药。
虽然条件艰苦,但毛大大与麻防站的几位同事依然坚持学习。“那几年,我们基本上都是上午半天工作,下午半天自学。”边学边实践,也让义乌麻防站的工作水平得到了提升。1978年,义乌皮肤病防治站兼挂金华地区中心皮肤病防治站牌子,开始对金华各市(县)的麻防工作进行指导、培训、流行病调查、考核等。
1980年,义乌皮肤病防治站搬入佛堂镇新市基的原佛堂医院院址,并开设皮肤病门诊部。由于当时义乌周边仅此一家皮肤病专业门诊,来自浦江、东阳、武义等地的病人纷纷赶来佛堂看皮肤病。“当时我们只有6名医生,3个坐门诊,3个就到全县各地开展麻风病防预、调查工作。”毛大大说,3个下访的医生每个月都要开展一次调查,对以病人为中心的自然村、家属进行回访,汇集资料,全单位还要每年开展一次全县范围内的普查。一次下访基本上需要15-20天时间,大部分都是自己骑着自行车前往。
90年代以后,义乌皮肤病防治站开始在义乌市区办医,同时保留佛堂门诊部。毛大大也随着单位经历了防治站南门街站址、江滨医院,以及之后的数度搬迁,直到2017年从义乌市皮肤病医院退休。
“42年,很庆幸自己一直从事着这份工作。”毛大大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