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义乌网6月15日讯(记者 罗德慧 编辑 童晓)6月14日一早,义乌后宅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陈双英感到身体不适,随后她打开手机,在手机APP钉钉上发起了一条请假申请。按照街道请假制度规定,她依次勾选了审批人——科室主任陈晶平与分管领导何家驹。在提交申请之后,陈晶平与何家驹同时收到了一条钉钉通知,分别点击“同意”后,陈双英的请假申请正式生效,全程耗时不到2分钟。
在以前,陈双英的请假审批需要拿着纸质请假单,依次找科室主任、分管领导层层审批签字。而当天,审批人之一的分管领导远在上海出差。虽然推广使用不到一个月,但是钉钉带来了极大便利,也为后宅街道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提供了一条新路径。
探索多渠道协同办公 加速行政审批
党政机关移动办公平台、钉钉、微信,这是目前后宅街道工作人员最常用的3个手机APP。党政机关移动办公平台,用来处理机关内部文件流转与审批;钉钉,用来处理一般性的行政审批;微信,用以多部门协同管理。
“街道内部审批,有时候比群众找政府办事还要麻烦。”后宅街道干部楼斌告诉记者,镇街行政审批流程较多,牵涉部门也较多,而镇街干部经常进村入户做工作,当审批流程中的其中一环外出或出差时,整个审批就要被耽误,工作效率自然也就受到影响。“现在用了钉钉,让很多需要当面签字审批的事项,直接通过手机就能完成审批。”通过前期梳理,目前后宅街道已启动首批17项可通过钉钉审批的内部事项。
在微信群名为“关停启封群”里,安监员小吴上传了上周关停的一家低小散企业整治后的照片,并@了领导,请示是否同意启封。在多位主管领导回复后,这家企业顺利启封,恢复生产。“原先关停后启封,企业主整改好后需要拿着审批单,辗转七八个办公室签字,有其中一位不在办公室,企业主就得等着,浪费时间和精力,心里可能还有怨气。”谈起这个,街道工商企业服务所所长吕晓成最有体会。现在通过建立如“关停启封群”“二十天攻坚群”等微信群,多部门联合进行指导管理,既优化了内部审批流程,也让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便利。
即时办公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使用,也带来了工作作风的转变。何时发起的审批,何时通过的审批,审批卡在哪个环节,哪个部门没有及时回复……在钉钉和微信群中,数据全部公开、信息全部透明,强化了对行使公权力的公职人员作风建设情况的监督,让权力运行更加阳光。
推进服务全方位延伸 方便群众就近跑
近段时间,后宅街道宅东、塘李、湖门三个工作片主任都在忙着便民服务站的建设。据介绍,按照“层级分明、布局合理”的要求,后宅街道正规划设置“1+7+10”的便民服务站点。1,指的是1个中心站,即街道行政服务中心站;7,指的是辖区内3个工作片和4个社区内设便民服务站;10,指的是在偏远、人口集聚、基础条件好的村设便民服务站。
“基层站点的设置,每5分钟车程不少于1个。”后宅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何家驹向记者介绍,在街道行政服务中心和便民服务站,街道目前梳理的124项常办事项将打破窗口壁垒,实现不同业务“一门集中、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同时,还将邀请市数管办等部门的专家开展“义网通办”政务服务网应用等方面的业务培训,提高各站点工作人员业务能力。
在后宅街道办事处每个工作人员的办公桌上,都有一本厚厚的《政务公开指南》,里面囊括了征地补偿、农村危房改造、义务教育、拆迁安置等多项群众关心的事项的政策文件。现在,后宅的办事群众只进一扇门,首先接待的工作人员就要负责办理或协调、联系相关科室办理办事群众所要求办理的各类事项,负责解答办事群众提出的各类问题,省去了办事群众辗转各个科室的麻烦。
“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对镇街干部来说,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从管理向服务转变。”何家驹说,无论是钉钉、微信等即时办公工具和通讯工具的使用,还是线下便民服务站点的设置、《政务公开指南》的应用,其本质推动“最多跑一次”改革在基层落地生根,优化内部审批流程、提高办事效率,以优质而高效的公共服务,带给群众改革的获得感和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