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中国义乌网>义乌新闻>绣湖评论>E网观察 正文

评论 | 凉亭里的美德回归了

发布时间: 2018-08-01 09:40:36 来源: 浙中新报 作者: 人可

  大热天在家喝上一杯凉茶,是一件美事;大热天出门在外,能在路边喝上一杯免费的凉茶,更是一件美事。这种美事,若你在义乌,可以亲身体验到。近日,在该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市民广场爱心驿站、环卫工人休息站、银都酒店、自来水公司、北苑街道等地,出现了无人看管冰箱,里面有瓶装水、饮料等,所需者可以自行取水,不需掏钱。

  这个活动由义乌团市委、义乌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等多家单位分别发起。义乌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第一个响应,7月29日下午在单位门口放置了一台无人看管冰箱。仅半天时间,就送出去五六十瓶矿泉水。随后,义乌多个地方出现无人看管冰箱。冰箱内的冷饮被所需者享用了,又有好心人拿着冷饮补充到冰箱里。

  人可得知这消息,脑中马上闪现出“凉亭里的美德回归了”的字样。

  凉亭是乡村路旁供人休息的建筑物。农耕时代,凉亭的标配是,除了可坐的石凳,还有茶缸、草鞋和插着蜡烛的灯笼。后面这些东西一般是由凉亭附近村子里的慈善组织提供、管理的。赶路的人一进凉亭,渴了可喝到茶;挑担的人原来的草鞋踩烂了,可在凉亭里换上新草鞋;夜里走路,也可在凉亭里拿一灯笼照着。民间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事后,受益者得向所在村附近的凉亭提供如上物品。这样,农耕时代的凉亭除了物质功能外,还洋溢着非物质文化——助人为乐的传统美德。

  这里的美德可分三个层面解读:一是农村的慈善组织出人出物,为路人做雪中送炭的好事;二是受益人因感恩而滋生的反哺行动,使助人为乐的好事能延续下去;三是民间的道德规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经过长时间的积淀,成了乡俗,成了人们的自觉行动。

  时代变了,传承美德的物质形态也变了。当年凉亭里的茶缸、草鞋和灯笼已进入了博物馆,但凉亭里曾洋溢过的助人为乐的美德不能丢。现在,金华、义乌等地的街头都出现了无人看管冰箱,正是当年凉亭里洋溢着的美德的回归。

  人可希望广大市民能够自觉维护这一美德,让这样的美德长久延续下去。 (人可)

编辑: 童晓
网站简介   |   义乌宣传片   |   版权声明   |   广告刊登   |   诚聘英才   |   技术支持   |   联系我们
网络敲诈和有偿删帖自律管理承诺书 金华中国义乌网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举报电话:057985516611 Copyright ©  www.zgyww.cn  All Rights Reserved    批准文号:浙网信办[2015]12号   浙ICP备15020224号-1 中国义乌网  版权所有

浙公网安备 33078202001318号